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砂石丝语 | 开采使用黄河“面砂”贻害无穷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10-29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近年来,在河南的一些地方,违法开采、违规使用黄河“面砂”的情况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影响了工程质量,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应。

  黄河“面砂”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分布广、资源量大,尤其是黄河历史上700余年的“黄河夺淮”,在河南留下了700多公里的黄河古道,沉积了大量的砂资源。据了解,早些年,黄河“面砂”来源主要是黄河两岸的材料商直接从黄河水中抽取得到。这些“面砂”相对比较干净,杂质和含泥量较少。由于这些黄河“面砂”资源易开采、成本低,市场价格约为10~20元/吨,被许多混凝土搅拌站大量使用。

  2017年以来,受国家环保压力的影响下,各地区禁止开采黄河“面砂”并关停了全部的砂场后,随着机制砂石供应紧缺和价格的高企,黄河“面砂”成为了香饽饽。一些不法之徒把黄河古道的沉砂视为了“天然砂库”,开始大肆非法开采。据记者调查,近年来,在河南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新乡、濮阳等黄河沿线区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违法开采和违规使用黄河“面砂”的情况,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砂石市场秩序,还侵占了大量耕地。

  据当地媒体披露,近年来,在新乡、开封等地非法开采黄河“面砂”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盗采坑口都在农田里面,坑口一个接一个,有的方圆近一亩、深达三四米,不仅毁了农田,而且风起砂扬,严重威胁着周边生态环境。针对这些屡禁不止的非法盗取黄河“面砂”资源的行为,当地政府也多次整治整顿,但始终难以根治。今年以来,开封市为了打击非法挖砂取土、盗取砂资源等违法行为,专门成立了非法占用耕地挖砂取土盗采砂资源专项整治办公室。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成功破获3起非法挖砂取土、盗取砂资源案件。

  更重要的,这些黄河“面砂”由于级配不合理、含泥量大,混凝土搅拌站使用后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据了解,黄河“面砂”属于特细砂,细度一般都在0.15~0.3mm左右,级配比较单一,含泥量在6%~20%之间,远达不到国标要求的2%技术规范,而且还存在强度低、杂质含量多、吸水吸附外加剂等缺点,根本不适合作为混凝土原料。

  中国砂石协会副会长、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宋少民表示,以黄河“面砂”作为原料加工的混凝土,将大大降低混凝土质量和强度,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在建筑施工领域应严格禁止使用黄河“面砂”。

  然而,由于黄河“面砂”成本低廉,郑州、开封、新乡、许昌等地的许多搅拌站为了牟取最大利益,仍在偷偷使用黄河“面砂”,为工程质量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结构混凝土用砂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混凝土结构用砂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砂子的坚固性、含泥量、泥块含量、氯离子等指标作出了强制性规定。这从政策层面堵住了滥用乱用黄河“面砂”情况。

  要从根本上杜绝黄河“面砂”的滥用,必须标本兼治、三管齐下。一方面从源头抓起,严厉打击非法开采黄河“面砂”行为。各级地方政府及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硬起手腕,从保护耕地和环境的高度出发,对非法盗采黄河“面砂”行为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绝不心慈手软、养虎为患。另一方面,公安、交通、市场、住建及相关业主方,要严格落实《混凝土结构用砂规范》,加强对黄河“面砂”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切断流通环节。特别是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站的管控,实行原料“追溯制”和“准入制”,严防搅拌站使用来源不明的砂石原料,彻底杜绝黄河“面砂”的流入。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机制砂,鼓励支持有砂石资源的矿山企业,建设机制砂生产线,提高机制砂产量,提升机制砂质量,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