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云南哀牢山遇难者遗体转运出山:当晚下了冰雹,救援队有人累倒山上

矿业界 0评论 2021-11-26
11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哀牢山“11·15”联合指挥部传来消息,当天晚上9点50分,进入哀牢山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工作人员遗体被转移出山,移交给其所在单位。

在11月23日中午,有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补给队伍,曾上山为参与遗体转运的救援人员送去饭菜。据参与此次补给的村民介绍,遗体转运下山的当天中午,就有人累倒在山上。而到了晚上,山上又下起了冰雹。救援人员几天几夜没合眼,转运遗体任务结束后,不少救援人员直接瘫坐地上原地休息。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jpg
11月22日上午10点多,在指挥部所在的木厂村,村民王先生等人接到了来自村上的通知。通知要求,需要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内赶到指挥部附近集结,给山里转运遇难者遗体的救援人员送去饭菜。
王先生说,自救援开始以后,附近村子里的村民,都常接到往山里送补给的任务,直升机没空投物资前,基本是隔一天一送。
而这一次,他们组大概就有七八人接到了这个任务。加上其它组合其它村的人,整个送饭的队伍大概五六十人。带好自己的食物和一些简单的东西,王先生便前往指挥部。中午12点过,他们带着300余份饭菜往山上赶去。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1.jpg

最近几天当地天气不好,据王先生回忆,受降雨等的影响,上山的路非常烂,有些地方一脚下去淤泥能一直淹到膝盖下方。“那种路走起来,和上学时课本里写的,红军过草地那种路没什么区别。”

下午4点左右,带着饭菜的村民才来到指定地点于救援人员碰面。王先生说,汇合的地点离发现4名遇难者遗体的地方不足1公里,上山情况复杂,救援人员走得也很艰难。同时,据前线救援人员介绍,因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雾大能见度低,遗体转运的速度非常慢,24小时可能还走不了1公里。

“他们都非常疲惫。”王先生说,救援人员都背了一个很大的包,差不多有20公斤重。此外,队伍中有不少人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而在送饭队伍上山之前,救援队伍中就有一名随行人员晕倒在了山上。为了接晕倒的人下山,指挥部又往山上派了一支队伍,先送饭半个小时上山。

不过,上山以后,这支队伍走错了方向。直到送饭的村民上山,他们听到动静后及时调整了方向找到送饭队伍,并一起前往指定地点。“我们听说晕倒那个已经连续工作了四天三夜,可能是太劳累太辛苦了。”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2.jpg
一顿热饭热菜,让处于恶劣环境和寒冷天气中,长时间有着巨大体力消耗的救援人员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王先生回忆,他们把随身携带的热水分给救援人员,救援人员将热水倒在盖子里传着喝,每人都只喝了一点。“喝到热水,他们显得特别高兴,直说特别舒服。”

由于山上的救援人员很多,队伍很长,送饭的人只能从前往后送。“给下一站的,我们不能在这里把他们的米饭吃了。”王先生说,饭送到最后,还剩了很多。

“本身我们也有点饿。”他说,虽然这个饭菜村民也可以吃,但这些救援人员着实辛苦,实在是让人心疼,看到他们村民们也就不饿了,把饭菜都给救援人员留着。“这次上山村民都带了5公斤左右的食物。”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3.jpg

简单的进食过后,没有停留,整个队伍又继续往山下走。

王先生说,他们跟在转运遗体队伍的后面。上山的时候,指挥部给他们做了详尽的交代,“必须紧紧跟着,队伍中有人要上厕所,其他人也不能借赶路之由先行离开。”王先生理解,指挥部的交代就是想让村民们上山之后遵守纪律,保证安全,要紧跟大部队,不能脱节。

为此,下山时有村民要脱离队伍,走自己的近路,也被其他村民给弄了回来。“他想直接往山下冲,我们就说,你想去那儿就去哪儿,没有一点责任感,一点也不负责。”

下山的路程特别漫长。转运遗体的队伍花了近5个小时才走到有车接应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4.jpg

王先生说,转运遗体有专门的转运袋,袋子外还被类似橡胶的东西,一块一块地包裹好。每一个遗体,都由差不多二十七八个人组成的小组负责转运。抬遗体的担架,是由砍来的树枝做成,需要4个人抬。山上道路艰险不好走,加上众人已是相当疲惫,基本抬出50米的距离,就需要换人。

“后来大家都累了,后面的人就开始上来帮忙。”王先生回忆,当时他们也想去帮忙,不过被救援人员拒绝了。“他们说我们没有经验,不能去动。”

随后,王先生一行又提出,他们可以帮着救援人员拿装备、行李、物资,也被救援人员以他们人员足够多为由拒绝了。“你们跟着我们,跟我们说说话。”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5.jpg

据王先生介绍,转运遗体的过程中,道路情况稍好一些时,救援人员都是把担架扛在肩上的。当遇到陡坡等很差的道路情况时,救援人员会将转运袋两端用绳子系好,一人拿着前端的绳子掌握方向,剩下的后端绳子则由七八个人拉着,在为遗体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后方放绳,前方把握方向,就这样一点一点“滑”下去。

王先生说,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山里就开始下冰雹,个头不小,打在人头上生疼。一路上,走动起来时,感觉不到很冷,只要一停下休息,寒冷就袭来。“这时队伍里就会喊,快走啊,太冷了。”

王先生回忆,将遗体转运出山的那天,山上的救援人员很多,加上进去的村民,他估摸能有400多人。“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一大串都是人。”晚上的时候,大家打开电筒,山上明晃晃的一条白线。

微信图片_202111261042336.jpg

一直不间断的赶路,让救援人员吃不消。王先生说,走到后段,大家疲态尽显,救援队中的领队则一直想方设法逗队员们开心。随时都会给他们喊口号,一路都会问“有没有信心”以给他们鼓励。下山时,有些救援队员实在走不动时,便坐在地上,用手划着下山。而王先生一行则一直跟救援队员说话,路不好走,有些救援队员走着走着就滑下了山,村民们就及时过去拉他们上来。“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让他们也信心十足,说今天晚上必须下山。”

因哀牢山天气开始变得恶劣,尽管救援人员昼夜搜救,体力透支、极度疲惫,但为了保障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指挥部给前线人员的要求仍是尽量往外走,务必不要停。

当天晚上,王先生一行于10点多到达山下,而在不久前前的9点50分,遇难者遗体就被移交给遇难者所在单位。王先生说,下山后,不少救援队员直接坐在地上休息,也不管有没有淤泥或者淤泥有多厚。

王先生说,救援进展一直牵动着附近村民的心,很多人都是每隔半个小时就刷新一次救援消息。得知4人都遇难以后,大家都很伤心。他们觉得可惜,一来山上环境复杂,有些地方连指南针等设备都没用,贸然进入不当;二来山上其实有可以避雨而又干燥的地方。“可能他们没有经验,对这些不了解。”

(照片由普洱消防救援支队提供)

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