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助推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2-19

  ◎  文  琴

  科技创新能力是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地质找矿事业经历了群众报矿、地表找矿、物化探找矿等几个阶段后,随着地表工作程度的提高,地表露头矿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已经进入到向纵深寻找隐伏矿的阶段,理论找矿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便不能适应当前矿产勘查的需求。在新时期背景下,地勘单位应转变视角,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人认为,目前地勘单位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水平已明显落后于矿山企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三维数据矿山技术(包括数据的集成、多元数据的融合分析)在大中型企业已得到推广应用,但目前地勘队伍却较少涉及,相关工作软件投入不足,在普通的数字化地图软件的制作、处理、分析方面也逐渐由优势转为弱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科技先行,要对标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相关政策及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机制的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的落地,建立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建立科研团队,选择若干专业方向展开地质科研工作,围绕专业特色方向,重点培育品牌、培养尖端人才,谋划重大项目,赢得更高层次和含金量高的荣誉奖项。

  主要路径与措施

  个人认为,地勘单位强化科技创新助推地质事业转型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是重视基础矿产地质工作,培育科技创新土壤。地质勘查是一项基础理论很强的实践性学科,成矿理论需要应用到具体区域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条件中。目前由于纵向科研项目的缺失及地勘单位市场化的经营导向,导致地勘队伍在基础地质原有储备优势,已成为短板弱项。

  地勘单位编纂矿产发现志,应在队志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历往工作区域,总结矿产发现过程的经验启示。一方面,提升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荣辱感、归属感。另一方面,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传承地质找矿精神,以巨大的使命感责任感去提升对历往区域矿产地质的认识和理解;研究制定矿产资源勘查五年规划。勘查项目的部署谋划不是一朝一夕的,各二级生产单位主导地质勘查立项选点工作,从单位层面启动编制矿产勘查五年规划,重点是促进勘查人才队伍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充实勘查项目储备,谋定而后动。

  二是以重点项目为依托,以科技生产力促良性循环。对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要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综合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取得创新成果,促进项目生产。

  三是确立单位重大科研专项,给予经费支持,提升技术理论水平。建议在隐伏矿床预测技术及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设置重大科研专项,例如,在矿床预测方面,设定湘中地区金锑成矿序列研究及隐伏矿床预测标志的建立、大乘山地区铅锌金锑成因联系及深部指示意义、湖南花岗伟晶岩分布及锂、铌、钽矿产资源潜力分析等课题;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设定湘中地区金锑成矿要素数字模型的建立、资源所钻孔数据库、资源所地质档案管理空间数据平台、物化探数据二次开发对湖南构造演化及矿产分布的启示意义等课题。

  四是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建议购置一批岩矿设备及软件,并组织鉴定知识培训,提升基础的岩矿辨识和数字化管理能力与水平。

  五是建立以专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专家委员会(各单位选派1~2名)。设立专家考核机制及导师“传、帮、带”的带徒机制,并给予适当补贴或颁发证书,设立专家委员岗位职责,负责跟踪指导或直接承担重大项目,导师带徒一对一帮扶考核,技术交流培训授课;专家委员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可按“宽进严出”原则实行;考核必须有创新成果指标,且有项目成果质量评定的主要指标,受帮扶的徒弟必须进行年度考核,并达到优秀或是进步明显,且年度内师徒二人必须完成可发表论文1篇;年度内必须完成一次培训授课。

  保障机制

  地勘单位加强科技创新助推地质事业转型发展,要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建立以所长为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夯实制度建设基础,解决单位创新体系问题;制定出台科技创新系列制度,包括鼓励科技创新总体方案、科技创新成果指标认定、专家委员会职责及考核机制等,并在人才考核、项目管理等制度中加入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加强资金保障,对于大中型项目,建议提取项目经费的2%作为科研创新投入,由单位探索完善科研项目资金激励引导机制。同时针对单位重大科研专项设置专项基金;营造良好氛围,切实从项目评定、职称晋升、荣誉奖励等方面加入科技创新指标,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进而从组织领导、科研组织、质量管控、经费保障、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完善优化,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地勘单位在科技领域“多一点阳光雨露,少一些风吹草动”,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技创新团队初具规模,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地勘单位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