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个维度
◎ 文 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在世界上率先探索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传达好学习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耳入心,要着重考虑三个维度。
从历史维度讲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厚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主张“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强调人类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要以与自然相适应的方式来生产生活,让万物共生;提倡“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强调要有节制地、有限度地使用自然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富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强调人类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生存,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用眼睛和生命来类比,更加凸显了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脆弱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原则。这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历史实践是一脉相承的,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力量的直接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领域制度体系建设,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严密的法治和严格的纪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制度化和法治化。
从理论维度讲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精度
站在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来看,人类的历史非常短暂。18世纪中叶人类社会才进入工业时代,此后三百年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改造史。工业革命造就的工业文明接受着自然的馈赠同时影响着自然环境,造成了水土污染、物种消失、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生态危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首次系统阐述了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在发展中应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彰显的是人类文明的主体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进而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辩证统一的自然观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自然观,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体现了总书记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是从哲学角度描述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属性,是对《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发展。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些重要论述客观揭示了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总书记还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外观结构不同、空间分布不同、功能地位不同,它们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维护地球生态系统,保障人类生存发展。这一重要论述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也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各类生态主体的整体性,不偏重一点,根据生态规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田则田”。
从现实维度讲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彰显生态文明教育的温度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受到“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和工业化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更加期待更美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从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转为引领者,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工作。
从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始,淘汰落后工业产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供给端倒逼技术进步,从需求端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推行“排污许可制”“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各级政府目标考核指标;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确立了土地开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建设了一大批城市公园、绿道;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地热能、氢能等非常规能源。经过长期努力,黑臭水体、雾霾天气、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长久根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到工厂车间、乡镇社区、田间地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自然环境的前后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切身体会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到真学、真信、真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