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中国地灾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报讯(首席记者王琼杰 通讯员范宏喜)10月21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等相关情况。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增强科技防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首届会长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在新时期防灾减灾要求下,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因此,构建“人防+技防”的防治模式,是解决地质灾害防治突出问题,打通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战略行动。
会议指出,要运用综合遥感、地面测绘和地质勘探技术等融合方式开展详细调查,以查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危险地带和隐患点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安全需求,开展不同尺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区划;加快推进普适型监测设备研发推广和智能化预警平台建设,实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预报,增强科技防灾能力。
首届会长汪民指出,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自然资源部党组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秉承与时代发展同行,服务行业重大需求的宗旨,坚持组织引导,科学规范建设,在建立标准体系、科技创新、经验交流、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和新机制推广应用、教育培训、决策咨询、信息传递、会员服务、科学普及、承接政府职能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发布试行团体标准77个,内容涵盖调查评价、评估、勘查等10大类;建立行业信用信息公开机制,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活动16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41期;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开展地质灾害资质管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规划审查和评估验收等工作。
汪民就协会谋划好“十四五”蓝图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目标,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牢记使命,始终不忘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目标;业务为本,切实为广大会员单位做好服务”的要求。
会议强调,协会将围绕自然资源部重点工作部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行业管理、技术培训等服务支撑工作。根据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方位、多类型的行业信息集成平台等。
会议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新修改的协会《章程》、《协会会费管理办法》,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2020年工作要点报告、财务收支预算报告、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事项,选举成立了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和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经会议选举,侯金武同志任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来自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50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