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逐梦新篇
乘势而上 逐梦新篇
——山东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地热勘查纪略
◎ 王晓阳 桑可 张晓燕
目前,随着山东省单体规模最大的中深层地热集中供暖项目——东营经济开发区地热供暖项目的推进,山东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卡脖子”难题被攻克,地热清洁能源减碳增绿的潜力逐渐显现。在这个过程中,位于山东鲁西北的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二水文队”)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走在前、挑大梁”。
传承优良作风
第二水文队凭借长期从事地热研究的专业优势,1997年建成全省首个供暖用地热井“德热1井”,27年来,这眼“长寿井”见证了德州市地热清洁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索与突破,目前已实现供暖尾水100%回灌,被国家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地热能开发利用标准化示范项目”。
2023年10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在集中连片的地热能供暖区域,探索利用 中深层地热井。第二水文队聚焦深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率先建设了“无干扰井下换热、取热不取水”示范项目,项目采用“井下换热+热机组提温”工艺,破解了地热开发利用发展难题。2024年2月22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德州调研期间,专程到项目现场调研,察看换热装置,了解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对项目建设给予肯定,并强调要“加强技术研发,保持供热稳定性,提高地热利用效能”。
拓展地热多元化应用场景,助力德州市乡村振兴。该队实施的德州财金智慧农业能源改造项目,有效满足了30万平方米温室用热需求,实现大棚农产品同比增产20%~30%,每年节约供暖运行成本1500万元,打造了全省智慧农业样板;承担的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热清洁供暖项目,运用“取热不耗水+无压回灌”和“板式换热泵梯级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先进技术,采用丛井平台集中钻探、定向钻井分层开发方案,实现在城市有限空间内的高效集中钻探,大幅度降低了占地面积,有力推动了中深层地热的规模化应用。
新时期,第二水文队凝聚合力推落实,累计开展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先锋对话会、支部圆桌会20余次,对话单位11家,协商协作化解问题6个;承办两场全国性地热开发利用大会;积极与地方政府及市直部门对接沟通,提交多项地质服务清单和工作建议,获得有关市领导批示并列入德州市人大代表重点建议;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山西省地勘院、冀东油田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全国地矿系统首个“孔子学堂”,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化体系。
坚持四个聚焦
聚焦大项目带动作用,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队完成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东营—滨州)、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地下水监测点样品采集以及海洋牧场海底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等项目170余项,其中14项工作为首次承担,业务领域实现新拓展。
聚焦聚力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该队紧抓机遇,参与编制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等文件,编写德州市、滨州市以及夏津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为全省推进地热能科学利用提供依据;建成4个地热多元化利用场景,供暖面积达110余万平方米,获“全国地热与温泉行业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聚焦聚力能源资源保障。该队完成大同盆地深部高温地热、河北阳原干热岩和青海钾、锂资源等深部能源资源勘探任务16项,累计进尺4万余米;完成德州首个政府主导的“天衢新区东部片区地热勘查项目”;完成编制东营卤水矿区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报告、邹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等,为地方矿业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聚力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该队先后实施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博兴县,德州市德城区、禹城市,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海南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作。其中东营市经开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某钻孔为国内分层标最深孔,为构建多维、高精、高分、智能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供了基础保障。
坚守首创精神
第二水文队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了咸水含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工作,填补了山东省在该领域的空白。
该队牵头起草了全国首个团体标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方案编制规范》,对进一步优化地热市场营商环境、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的德州市“地热+多能互补”科普教育基地,被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德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依托山东省首个砂岩热储地热开发利用与回灌示范工程,建成集太阳能发电、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自运行以来,累计接待考察人员千余人次。
该队还成功进军青海省海东市、西宁市地热勘探市场,实施地下热水资源调查评价地热钻探项目;先后获批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山东分中心”等;建成山东省首个政府指导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不取水地热供暖”项目,搭建地质科研新平台,首次参编国家标准、IGA标准,编制完成全国7项“双碳”标准,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28项。
第二水文队致力于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乘势而上、逐梦新篇,加快建设新时代英雄地质队,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