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有色金属贵金属找矿大幅增储
◎ 本报特约记者 丁全利
记者从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的赤峰市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上获悉,该市自2023年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找矿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种实现大幅度增储,一批矿业项目加快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武强、唐菊兴出席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致辞,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自治区政府相关厅局有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上,院士专家就新能源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矿山环境问题与绿色矿业发展、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地质调查与勘查、赤峰地区成矿规律和重点成矿区域下一步找矿方向等作报告。有关科研院所、矿山企业、政府部门等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据介绍,2023年以来,赤峰市在找矿方面争取国家、自治区资金1.5亿元,实施28个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全市矿山企业近两年来累计投入探矿经费11.2亿元,全市探获矿产资源金属量金20吨、银5000吨、铜15万吨、铅锌1100万吨、氧化锂245万吨、锡10万吨、萤石(氟化钙)100万吨。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23个项目完成探转采,即将进入全面开发阶段,19个探矿权、采矿权完成市场化出让。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地处其东南部的赤峰市既是资源基地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自治区矿业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赤峰市政府负责人表示,赤峰作为矿产资源大市、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战略资源接续基地,加快推动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做强产业集群、做大经济总量的现实选择。
未来,赤峰市将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集群。赤峰市政府出台了《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六个一批”发展举措,即优选出让一批、推进转采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探矿增储一批、复工达产一批、关闭退出一批,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战略性矿产和优势矿种实现增储上产,全市矿业采选冶金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为此,市政府实施了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赤峰地区工作站、新出让矿权市级收益分成50%返还旗县区设立专项地质勘查资金等9条保障措施。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