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综合地质调查支撑服务陕西延安国土空间布局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为全力推进新时代地质工作服务延安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施“延安革命老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开展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监测预警、革命旧址保护与绿色维护等工作,为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延安国土空间布局提供了地质解决方案。
一是针对延安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提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上与地下空间、垂向与侧向地下空间协调开发利用方案。项目组查明了延安市区工程地质结构,构建了主城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全实景真三维模型,评价了区域地壳稳定性。
二是完成延安重点地区地下水、地热、地质遗迹、能源资源等资源调查,服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项目组编制完成延安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图,初步圈定了3个地热资源潜力区;明确拟建世界地质公园各景区主要特点和边界划定方案。
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南泥湾、梁家河地区综合地质调查示范,建设延安革命老区特色小城镇地学新名片。项目组在南泥湾新发现九龙泉等3处含锶矿泉水;发现梁家河和南泥湾特色地质资源丰富,提出通过“治沟造地增土地,富硒富锶提收入,地质旅游促发展”的特色城镇规划建议。
四是开展了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InSAR监测,建设了延安典型黄土斜坡多参数综合感知系统,服务黄土地区防灾减灾。针对延安市典型山区城镇,项目组全面系统识别了城区周边可能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了城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基于InSAR的地质灾害变形监测与早期识别;形成了黄土滑坡关键参数精准探测与灾变特征早期识别技术,建立了黄土滑坡演化过程全剖面多场实时感知系统,为黄土地质灾害孕灾机理和面向坡体的精细化预警提供了依据。
五是建设了延安新区地质环境监测网,实时掌握地质环境动态。围绕延安新区削山造地工程引起的环境响应与地质安全问题,建立了新区地质环境监测网,从地面沉降-土体变形-土体含水量-地下水位-径流排泄量角度,确保新区地质安全。
六是查清了延安革命旧址面临的工程病害,研发了脱敏增强材料,在革命旧址修复示范中效果良好。项目组查明了延安116处县级以上革命旧址遭受6种工程病害类型和14种变形破坏模式的威胁。
七是开展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调查,形成了县域国土空间“一张蓝图”,服务于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项目组提出了基于短板-边际-风险分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调整优化了“三区三线”,实现了多规合一,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支撑。
八是依托延安市科技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完成“延安黄土”地质文化科普主题展厅建设。
九是依托延安市政务平台,搭建资源环境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及地质灾害预警、地下空间利用等模块,精准服务政府决策。 (薛强)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