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用地球化学敲开矿藏之门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1-13

  用地球化学敲开矿藏之门

  ——陕西省地调院化探采样团队秦岭找矿纪实

  ◎  贺  雄

  在层峦叠嶂的秦岭山脉间,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水工环中心化探采样团队在山野间演绎着关于勇气、智慧、坚持、协作的故事。他们与千千万万的地质人一起奔走在祖国大地上,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挑战

  自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水工环中心化探采样团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承担了陕西1∶5万张家河幅、马道驿幅、褒城幅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地球化学调查,并组建了一支地球化学找矿专业技术队伍,深入秦岭腹地,开展地球化学找矿采样工作。

  秦岭以其雄伟壮观、地形复杂而著称。地球化学找矿采样作为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其复杂性和难度不言而喻。化探采样团队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能啃硬骨头、善接烫山芋,在重重挑战中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

  秦岭山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很多地方车辆均无法通行,徒步跋涉几十公里是家常便饭。团队成员需要背负沉重的采样装备,穿越密林、攀爬峭壁,甚至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滑坡等自然灾害。每一次采样,都是对体力与意志力的极限考验。有一次,团队成员不畏林区树木茂密、山势陡峭,一心朝着采样点位前进,多名成员腿部均被蚂蟥叮咬,鲜血染红了裤脚,但他们却毫不在意,坚持完成了采样任务。

  地球化学采样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从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到数据的解读,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团队成员们不仅要熟练掌握设备使用,科学应用采样技术,还要具备功底深厚的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统计学知识,以便准确判断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预测矿产资源的潜在可能。

  矿产勘查工作时常存在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形。为了抢抓时间,团队成员们经常需要连续作战,加班加点推进工作进度,4~5天连轴上山采样稀松平常。长时间的体力透支和工作进度压力,让每个人都身心俱疲,但他们从未有过任何怨言。项目负责人常说:“早点完成采样,找矿成果早点出来,一切都值了。”

  坚持

  面对重重困难,团队成员始终秉承地质优良传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他们深知,只有依靠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实现找矿突破。

  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紧密协作、攻坚克难。他们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和工作流程,确保采样工作有序进行;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无人机航拍技术,精准锁定调查范围,大大提高了采样效率;精细设计每条采样路线,切实保障采样数据质量;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严格把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管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化探采样的路上仍充满挑战。为了到达工作放稀区的2个采样点位,团队成员面对无路可走、悬崖峭壁、竹林丛生的困难,毅然决定翻梁绕行。在一天的时间,他们背着沉重的采样工具,翻越3座大山、6座小山,徒步了30余公里。烈日灼伤了他们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一座座群山见证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足迹。历经赤脚蹚水、荆棘遮路、徒手攀崖的艰难险阻,他们终于到达了既定位置。他们不顾衣衫褴褛、满身伤痕,迅速投入工作,最终按期完成了既定任务。采样工作完成后,化探采样团队乘胜追击,不断深化采样成果,通过细致分析和综合比对样品,新的矿化线索不断被发现。这让团队成员们激动不已,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收获

  汗水浇灌收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化探采样团队完成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面积860平方千米、1∶2.5万土壤(水系)沉降物测量面积200平方千米等地球化学采样任务。他们合理组织、科学采样,为后续实现找矿突破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秦岭区域矿产调查奠定了扎实基础。

  化探采样团队在秦岭山区的找矿历程,不仅是一段关于勇气、智慧、坚持与团队精神的感人故事,而且是地球化学采样在矿产勘查领域重要性及难度的生动诠释,更是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找矿行动的真实写照。

  在找矿事业上,地质人正汲取奋进力量,一路追光而行。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