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一个矿工都不能少
今年8月,经过七轮模拟考试,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迎来大考——河北省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考核验收。
理论考试现场,来自不同区队的20名考生上交手机、交叉入座。考试正式开始后,考生们紧盯电脑屏幕,只听见鼠标“嗒嗒”作响。考生们的身后,培训机构人员不间断巡场监考,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考核组现场监考、全程录像。半小时后,考生们陆续交卷,其中8人得了满分。
这一关,河北省邢台市所有煤矿都要经历。素质提升理论考试满分100分,80分才算合格。“让工人全部过关,一个人也不能落下!”河北省邢台市应急管理局定下了“硬指标”。为此,该市开展了“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组织网课、竞赛、讲座、普法宣传等,从经费、设备、教材、师资等方面提供保障,助力为期3年的素质提升工程。
挺起胸膛当主角
这次考试对于文化水平高的职工是“小菜一碟”,但对于文化水平较低、模拟考试不及格的“后进”职工是难上加难,葛泉矿机掘队掘支工刘晓杰就是其中一个。
刘晓杰文化水平较低,加上部分专业术语字词生僻,题目压根读不懂,何谈作答。平时模拟考试时,他连猜带蒙也不及格。由于自己一人不及格影响了整个班组区队考核奖金的发放,刘晓杰在别人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甚至动了辞职回家的念头。
葛泉矿将考试题库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兴安学堂”学习平台相融合,使其具备了自学、自测、自考功能,一线员工打开手机就能练题。可这一切建立在智能手机应用的基础上,而刘晓杰至今还在使用“老人机”。刘晓杰的孩子听到消息,把自己的手机让给了父亲,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启动答题程序。
机掘队党支部书记贾民锁成立了重点帮教小组,帮刘晓杰树立信心:“把你干活的劲儿都用到学习上,咱又不比别人差!”贾民锁要求班组任何人不能歧视刘晓杰,大家“多帮一”,由区队技术主管、管理人员帮教,并请文化程度稍高的妻子帮助辅导。在“家企共培”下,刘晓杰进步飞速,瘦弱的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越学越自信,最终以90分的成绩通过了理论考试。
以煤矿掘进工作面规定锚杆外露长度为例。过去,刘晓杰总是凭感觉估量,现在能自己科学、独立地完成任务。能挑担子的刘晓杰现在每天走路昂首挺胸,不再是团队的“拖油瓶”。
人人讲学习爱学习
相比刘晓杰的文字关,最让综采队采支作业工刘宏涛头疼的是数字关。模拟考试时,综采队党支部书记张学峰就站在他身后,刘宏涛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壮汉手心直冒汗,鼠标都湿了。“要是个桩子,咱说搬就搬,可这答题真把我难住了。”刘宏涛说。
张学峰决定一对一帮扶刘宏涛,还给他定了规矩:5点早班前、中午吃饭后必须练题,有问题随时沟通。在张学峰的帮助下,书本上原来大片大片不会做的题,慢慢只剩下一小部分,刘宏涛与张学峰的关系也从上下级变成了亦师亦友。
记不住数字,张学峰就把题目具象化。“液压支柱单体排距要求800毫米,这长度大概就像人的胳膊。”张学峰边说边抬起胳膊比划。
“超前支护距离20米,单体排距800毫米,单体初撑最小压力9.5兆帕。”这是张学峰天天在刘宏涛耳边重复的“顺口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个参数如今刘宏涛倒背如流。
从前刘宏涛打单体,只管闷头干,单体初撑压力有人来测,别人说再升就升升,说再降就降降,干活从来不知道为什么。通过理论学习,他现在了解了每道工序的工作原理。“干起活来更明白了。”刘宏涛说。
随着葛泉矿首个电液控支架在132下04工作面投产,“单架”变“多架”,可同时操作,效率倍增。科技进步的同时,工人的操作水平也要跟得上。
支架控制从“手动”变“电动”,控制面板上十几个按钮功能各异,记性差的刘宏涛在实操课程中学习了新设备操作,下苦功学习解锁了新技能,人机配合如鱼得水。
在区队全员的努力下,132下04工作面单体初撑压力等检测指标全部达标,成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个精品工程工作面。
如今的葛泉煤矿,人人讲学习、爱学习;员工拿起手机练题已经成为常态。葛泉矿安全科科长王桂林表示,一线从业人员在这次素质提升活动中,不仅学会了井下实操知识,还系统地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开拓了眼界。
邢台市应急管理局副调研员刘忠民表示,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从组织培训、对标整改到达标验收,离不开每名矿工的努力配合。从“不及格”到“优等生”,这条路走得艰辛,但很踏实。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