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俊来: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3-07

  ◎  本报记者 刘艾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俊来日前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明确界定了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决定力量,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俊来作为连续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共提交了30多项提案。经过多年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调研,今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等提案。

  高层次、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因此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研究生,建立合理的研究生选拔、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刘俊来委员介绍,研究生入学选拔是我国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统一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复试阶段,参加面试和录取工作。近年来,部分学校实行推免保研制度,录取部分大学课程综合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但参加考研的学生,多数在毕业前都在做考前复习准备,这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考研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三下四上”),近80%时间用于复习考研。尽管这一阶段专业以核心课程教学为主,但考生不得不大大放松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利于他们掌握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二是为了保障学生考研学习和复习,少数专业已经或是正在尝试修改培养方案,将专业核心课程提前,这违背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律。三是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个别考研“专业户”或“专业学校”,推送“高分”考研成绩的“优秀”学生。四是单科考试成绩更多的是考核学生某一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考核明显不足。

  刘俊来委员建议,为有效选拔基础知识雄厚、基本技能出众、综合思维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现有的研究生考试录取制度。

  一是改革现有专业课考核方式,参考平时课程成绩积点(GPA)考核专业主干课程成绩。避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应试需要考核的1-2门专业课,而是全面关注所有所修课程,从而更有利于选拔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优秀人才。

  二是建立我国分类通用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核内容包括政治、人文知识、逻辑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等。选拔既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又具有人文素质和综合分析问题、表达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是外语以目前四、六级考试为准,学生可以在全年任何时段参加考试,不再设置单独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外语考试。

  四是进一步明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学校自行确定通用考试录取分数线和四、六级考试成绩及本科阶段学习的成绩积点。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