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论评 | 聆听新征程上的奋进足音
◎ 本报记者 姬长玉
料峭初春,惊蛰瑞雪。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前景壮阔,任务艰巨。
人勤春来早。代表委员们带着“民声”,怀揣“民意”,从天南海北汇聚北京,精神饱满,从容笃定。
经济运行如何实现稳中求进,产业政策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之势,科技政策如何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如何兜牢民生底线……世界期待的中国之声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回首过去一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矿业作为“压舱石”护航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无疑为地矿行业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要实现新一年的预期目标,并非易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蓝图绘就,征途如虹。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如何在新征程上体现地矿担当作为?继续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紧扣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
“长风破浪 、未来可期!”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传递出政府迎难而上、奋勇向前的责任、勇气和信心。
随着绿色矿山上升为国家战略,5G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模型等新兴技术迅速在多个行业落地应用,智慧矿山解决了行业、企业等多方面问题。经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效率大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不断释放。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我国矿产资源品位低、埋藏深、难选冶矿产多的实际情况,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向地球深部进军?面对矿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如何让科学技术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调动各类创新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人才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加快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安全”被多次提起。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和关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指引下,地矿系统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越是经济面临严峻复杂形势,越要聚焦民生关切、兜底民生基本线。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起着重要的兜底作用。既要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也要让煤炭老矿区在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煤炭老矿区职工与全国人民同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矿行业深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能源生态体系和产业联盟体得以搭建,越来越多的风光水电项目实现从“0”到“1”的跨越。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市场更加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密切跟踪研究经济形势,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建言献策,助力矿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卡脖子”问题,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围绕突出问题调查研究,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地矿行业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和地矿行业广大工作者幸福愿景交汇的一刻,奋进新征程的矿业之声将越发响亮。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