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国跃:着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近年来,我国锚定‘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规模、技术、质效实现跨越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就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发言。
刘国跃表示,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新增约2.9亿千瓦、占比超50%。全国新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刘国跃表示,新能源发展不仅规模快速增长,电量也快速提升。从总量看,新能源发电量超1.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风力、光伏发电分别同比增加16.2%和36.7%。从占比看,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15.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电量替代加速推进。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刘国跃表示,中国光伏关键组件产量占全球比重超80%,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产量占全球比重超70%。核心企业加大前沿技术攻关,驱动新能源产业链降本增效。十年来,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超60%、80%,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
刘国跃认为,必须以质量之“稳”助规模之“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超过煤电,电力系统平衡模式由“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煤电稳定性和电网坚强性成为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保障。新能源电源端能消纳、有效益,电网端受得进、送得出,负荷端用得上、能匹配,储能调得动、用得起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新能源发展还必须以创新之“进”促“稳”步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形态、功能、技术、运营均面临重构,只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更好保障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必须以先进理念促进“先立后破”。增强系统观念,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氢储交叉耦合、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等多种发展方式,有效解决消纳、经济性等问题;增强数字赋能,开发新能源智慧管理、智能建设、智能运营、智能维护,充分挖掘价值潜力。刘国跃建议,科学规划引导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化、生态化建设,强化产融协同助力行业发展。
刘国跃表示,作为骨干能源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坚定落实“双碳”目标,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新能源,实现风电装机超6000万千瓦、保持世界第一,在建水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积极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构建起了“风光水+氢氨储”多能耦合、综合发展的新能源业务体系。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