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调查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科技与成果处处长龚绪龙谈水资源基础调查
◎ 本报记者 姬长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摸清水资源家底,提供水安全屏障,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科技与成果处处长龚绪龙结合自身工作和反复调研,建议在新时期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背景下,遵循水资源流动性和系统性特点,加快构建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调查机制,指导新一轮水资源调查评价,从而形成完整准确的国情调查成果。
作为极其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龚绪龙说,“自然界的水通常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等多种状态赋存在地球表面、地下和大气中,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
谈到目前开展的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龚绪龙告诉记者,调查首次涵盖了我国陆域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包括液态水和固态水、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这是我国水资源调查历史上的一次创举!”
然而,多年来,地表水监测与调查评价工作职责及其专业技术单位隶属于水行政主管部门,地表水资源量直接共享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虽然可以节省调查时间和成本,但不利于从整体角度掌握水资源家底数据,历史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转化底数不清、水资源重复计算的问题也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据介绍,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调查是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调查和研究。打破传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调查的模式,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值模拟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
龚绪龙表示,综合评估它们的相互影响和转化关系,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水资源的整体状况,为水资源的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全面掌握水资源家底,支撑水资源统一管理,更好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在龚绪龙看来,构建机制,开展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水资源调查好处多多、意义深远。
为有序推进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调查,服务水资源科学管理与保护利用,龚绪龙从四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构建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查机制。建议基于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及水资源的系统性、整体性特点,进一步明确该项工作的职责分工,建立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查工作机制,强化对这一基础国情调查的经费保障。
二是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一体化监测网络布局。建议优化国家地下水监测网设计,针对地表水-地下水转换关系研究的迫切需要,在江河湖海等重点地区,规划部署以水资源交互与动态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监测站点,建立水资源一体化监测网络,服务于地表水-地下水转换机理和定量化研究。
三是构建水资源监测数据多部门共享与协作机制。水资源调查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建议构建水资源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做好自然资源、水利、环保、气象等跨部门协作沟通顶层设计,深度整合监测站点、人员、仪器、数据等资源,强化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统筹联动,加强部门间、区域间合作,着力整合共建水资源调查监测一套数据底版。
四是分阶段实施地表水和地下水一体化调查。建议将水资源一体化调查作为一项基础国情调查纳入到自然资源常态化调查体系中,并纳入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中。近期建议率先启动一体化水资源调查评价试点,进行技术方法验证总结,建立水资源一体化调查技术和标准体系,为推动全面实施水资源一体化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