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打造综合型强队
——四川省第四地质大队高质量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惜 通讯员 胡洋玚 叶磊 陈兰
有这样一支国家功勋地质队,找矿是他们的主业,服务产业和民生是他们的坚持,他们将“产、学、研、用”四个字书写在科技创新中,打造出了一支综合性地勘队伍……他们就是四川省第四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四大队”)。
四大队先后荣获国家功勋地质队、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找矿成果显著地勘单位等荣誉。那么这支拥有着辉煌历史的综合地质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近日前往该队进行了探访。
盐边县红格矿区钒钛磁铁矿深部及外围找矿现场
为国找矿 成效显著
多年来,四大队聚焦钒钛磁铁矿、石墨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先后为国家发现并探明储量矿产23种、矿产地180余处;对38种矿产进行勘查与评价,提交了上千份各类地质勘查报告,荣获国家、省(部)级地学成果奖励27项以及四川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攀西开发先锋、中国钒钛之都探矿先锋队、全国找矿成果显著地勘单位等多项荣誉。
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己任,在攀西地区钒钛磁铁整装勘查等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四大队独立承担了红格、白沙坡、一碗水等政府投资的国家地勘基金项目,并与攀钢集团、安宁铁钛公司、德胜集团等地方支柱企业合作完成了攀钢兰尖朱家包包、潘家田铁矿、米易仰天窝铁矿等项目,新探明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22亿吨,为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近年来,四大队在攀枝花市石墨资源远景调查及开发利用规划项目成果基础上,积极推动攀枝花市石墨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先后承担了田坪、中坝、三大湾、同德、辣子哨等石墨矿地勘基金及企业投资项目,累计探明石墨矿物量达6000余万吨。
找矿成果为构建攀枝花矿业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提供了资源保障,有力助推了攀枝花石墨产业科学规划与开发,加快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
产学融合 打牢基础
四大队高度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建立了四川省战略矿产资源勘查利用研究院,打造了田小林、张良喜创新工作室,并围绕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及绿色矿山建设等开展研究。
在科技创新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四大队坚持产学融合、重视与地矿相关高校的合作,与攀枝花学院及其二级学院合作建设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基地等,创新的合作机制、源源不断的科研人才,让四大队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打得更牢。
近3年,四大队累计创新课题或攻关项目62项,推动33项课题诞生,成果转化3项。
反哺于民 服务社会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四大队积极延伸地质服务领域。
在攀西、甘孜、重庆、青海、云南等地区,四大队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和城市地质调查等工作,形成了10余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城市地质调查报告。
此外,四大队还组建了以中国地质调查局首届地质填图科学家、金罗盘奖获得者龚晓波为代表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团队。这支团队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勘察、地热找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多点开花,先后完成了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成都铁路东站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承担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等灾后重建地质灾害勘查、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了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德阳互通式立交、渝怀铁路武龙段隧道勘察等建设项目工程勘察等国家重点项目。
测绘方面,四大队承担了盐边县农村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服务项目、盐边县河湖管理范围划定项目等。分析测试方面,四大队先后在西攀高速、叙大铁路、丽攀高速、攀大高速等项目中承担了岩土试验、水质分析和岩矿测试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大队将继续发挥领军力量,不断为我国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