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复绿” 产业发展“生金”
——山东省微山县创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纪实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通讯员 王闯 孔波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于山东省微山县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该县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矿产资源类)。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该县培养出一批节约集约型矿山企业,实现了生态修复“复绿”,产业发展“生金”的目标,有效推动了矿产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其中有什么秘笈,记者近日来到微山县进行了探访。
傅村煤业有限公司
强化制度保障 不断夯实节约集约利用基础
2023年,微山县获评自然资源部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更好地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成为微山县委、县政府思考的重大课题。
“我们要以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成功创建为契机,紧盯长远发展,持续探索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久久为功推动自然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微山县县长郭鑫告诉记者。
为此,该县坚持从强化节约集约保障机制入手,将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工作专班升级为保持提升专班,制定《微山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保持期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压实责任分工,强化推进措施,并结合《2023年度山东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工作激励办法》,认真研究梳理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创建10项指标,进一步完善《微山县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实施方案》,充分做好政策衔接。
据了解,微山县在煤矿、稀土矿等生产矿山,开采、选矿等方面采取有效激励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引进先进装备进行生产,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值。同时,加大对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监督,要求矿山定期进行“节约集约”数据报送,不定期对矿山企业报送的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对矿山数据不规范的,由行政部门对矿山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监督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直至达标,保证各项指标测算达到标准和要求。
经过努力,该县开采矿山平均采矿回采率提高13.43%,超出目标值11.43%;平均选矿回收率提高25%,超出目标值23%;平均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保持100%;税收贡献率保持48.24%,提升5.9%;单位矿业产值能耗降低6.4%,完成目标值的91.42%;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达93.62%,与目标值相差6.38%,完成目标值的93.62%;单位采矿业工业产值用地降低比例4.46%,完成目标值的89.2%。各项指标值不断攀升,不仅为评选优秀等次节约集约示范县夯实了基础,也为推动现有矿产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强保障。
突出综合治理 持续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微山县域内矿产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微山县以“矿”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全县采煤塌陷地以每年约3000亩的速度增加。截至2022年底,全县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12万余亩,采煤塌陷不仅导致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而且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微山地处湖区,以水域为主,陆地面积小,作为可开发利用的城市建设区十分有限,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尤为重要。”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海军告诉记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微山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建设,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提升资源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微山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工作理念,整体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资源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该县从加快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出发,不断加大采煤塌陷地治理力度,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该县成功推出“农业复垦、生态复垦、产业复垦”的采煤塌陷地治理模式,确立了“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治理思路,根据地理区位、生态特征和客观条件,引导煤炭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在实施治理项目的基础上,该县积极督促相关镇街联系对接有关部门,并吸引第三方公司和资金投入,创建生产、加工和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立体高效农业园区,逐渐形成粮经作物、蔬菜、水产、禽牧养殖基地,促使治理项目长期发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该县通过对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该县夏镇街道曹庄村等3处采煤塌陷地,成功实施农业复垦土地600余亩,形成了一地两用(即上台田、下鱼池)、一水两养(即鱼虾+水生植物)的高效良田和水产养殖区;山东大卫集团公司在1100亩煤炭塌陷地建设的大美微山湖生态园,不仅成为生态复垦亮点,还为傅村街道的居民增加了就业岗位。经过近10年不懈努力,微山县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近8万亩,恢复耕地近4万亩。
创新驱动发展 扎实推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微山县在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后,更加注重以创新驱动矿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政府-矿山-专家”协同节约集约利用的“微山实践”,引导矿山企业狠抓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环节的科技创新,构建煤炭产业“经济、生态、循环、区域、环保”的循环发展模式,鼓励矿山企业积极进行采选冶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实现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为全面提升矿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效率,微山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科的协调帮助下,聘请专家团队,结合微山矿企实际,每年进行不少于2次的技术培训,指导矿山企业紧盯示范县创建核心指标“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标准,依托管理创新和技术革新,对生产工艺系统不断改造升级,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科技创新赋能绿色矿业发展,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培养出一批节约集约型矿山企业。
微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管科科长任刚介绍,该县域内的岱庄煤业公司,锚定“山东能源集团充填开采示范矿井”的建设目标,积极融入枣矿集团“矿区型”充填开采示范区建设,成功实施膏体充填开采工艺,仅2023年矿井累计充填置换煤炭资源93.4万吨,充填膏体68万立方米,无害化处理矸石63万吨、粉煤灰25.3万吨、矿井水34.6万吨,矿井周边村庄建筑与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矿区型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傅村煤业有限公司践行“无人则安”理念,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突显智能化装备效能发挥,促进减人提效、以智保安,新规划建设10余个智能化项目,累计投入1.68亿元,2023年上半年均通过山东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监局山东局验收,达到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中级智能化选煤厂。七五煤业有限公司被山能集团评定为“智能化建设条件Ⅱ类矿井”,共建成10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新安煤业有限公司、微矿集团崔庄煤矿等均进行了智能化设备升级改造,智能化程度、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