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质“加法效应”的广西实践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3-26

  ——看广西地矿局如何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

  ◎  本报通讯员 杜小品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积极构建“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驰而不息推动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23年,该局新提交经资源储量评审的金属矿产地3处,提交碳酸锰超过2000万吨、铝土矿700多万吨、金近2500千克、铅锌近2万吨、锑近1万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地质队员在野外作业

  立足主责主业,矢志找矿突破

  广西位于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汇处,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南岭成矿带、桂东-粤西成矿带覆盖全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矿产地2910处,其中储量达大型矿产地170处、中型矿产地323处,是我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广西地矿局立足地区优势,充分发挥找矿主力军作用,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支撑服务好锰铝、锡锑、镍钴、页岩气4个资源基地建设,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贡献。

  去年,广西地矿局共承担海洋地质类项目13个,提交北海市海洋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成果报告,圈定4个玻璃石英砂矿和3个筑填用砂矿勘查靶区,初步估算潜在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参与“海基一号”外沙岛选址地质调查、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编制并发布广西地方标准《海洋牧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今年,广西地矿局将扎实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为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海洋地质技术服务。

  立足平台优势,推动国际合作

  2月16日,广西地矿局下属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柬埔寨中北部金铜铁多金属矿找矿预测研究项目组即开拔奔赴柬埔寨开展工作,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奋斗状态,吹响广西地矿局推动国际合作的号角。

  在今年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广西地矿局提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新目标。一是大力推进境外项目实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加强相关项目立项指导和实施管理,提升立项成功率。二是扎实推进对外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2024(第十三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平台功能,为局属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基础资料服务。三是加强顶层设计,以境外项目和短期培训为依托,加强全局国际合作复合型人才培养。

  立足技术优势,开拓“地质+”新领域

  2024年,广西地矿局将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打造“大地质”服务品牌,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广西地矿局锚定“地质+绿色”方向不断精耕细作,主动参与绿色矿山建设、水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生态环境类项目。

  全面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广西地矿局找准工作切入点,提升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技术能力水平,全面服务广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工作。

  拓展“地质+基建”服务面。广西地矿局全力厚植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根基”,统筹抓好“地下工程”与“地面工程”,走出“地质+基建”的融合发展之路。

  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广西地矿局积极承担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项目、“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县(市、区)汛期地灾巡查等工作,主动服务县(市、区)申报地质灾害治理国债项目,承揽地质灾害调查及应急治理项目。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立足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广西地矿局所属的广西二七二地质队在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翁敦贤的带领下,突出“大地质”技术创新,强化人才引领,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2项、团体标准4项等。

  2024年,广西地矿局将充分挖掘专业技术人才潜力优势,全力推动地质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是注重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提升找矿成效。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地质矿产、物化探、钻探等技术骨干、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形成地质找矿人才梯队。三是科学招录人才,加大对新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薪酬激励制度,不断激发技术人员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