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乐水”的文章做到极致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高质量发展之成果篇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通讯员 闫燕 桑可 冯守涛
虽已是仲春时节,华北大地仍春寒料峭。
随着一行车辆的缓缓驶入,位于鲁西北的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迎来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实地考察了该队中深层井下换热取热不取水应用项目现场,察看换热装置,了解技术原理、应用场景等。省委书记亲自到访地质队,近年来在山东省内尚属首次。据记者了解,在全国亦不多见。在全国近千家地质队中,这家偏居鲁西北一隅的地质队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德州财金智慧农业产业园
地热打井 服务社会民生
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号称“亚洲最智慧的蔬菜大棚”的德州市财金智慧农业产业园,在一排排绿色的藤蔓间,一串串成熟的西红柿宛如灯笼般挂满枝头,等待着采摘包装上市。
工作人员介绍,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番茄远销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年产值可以达到上千万元。
更令人称奇的是,智慧农业产业园的热源完全来自1500米的地下,提供此项供热技术的正是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
“在山东省出台地热利用新政策之前,智慧农业产业园的热源主要采用天然气对温度进行调控,每种植季消耗天然气约660万立方米,仅此一项费用高达3000余万元。”该队地质工程中心主任王肖波介绍。
2023年,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负责实施的“天衢新区东部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项目,是德州市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省级试点的“第一钻”。该项目对于助力天衢新区东片区地热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全国地勘行业流传着“小钻看胶东,大钻看鲁北”的谚语。作为全省第一个具备5000米深孔施工能力的勘探单位,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获得了山东第一井、河北第一井、全国干热岩第一井等多项荣誉。
2002年,该队在商河县勘探了一眼井深1363米的地热井,被誉为“山东地热第一井”。2011年水文二队又承担了我国华北地区首个干热岩调查项目——利津县干热岩调查项目,实施了国内首个大深度花岗岩水力压裂试验。2017年,联合多家单位编制《山东省地热图集》,查明了各地热田热储的埋藏、分布、岩溶发育及富水性特征。
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口径钻探王牌铁军”的名声越发响亮,该队在福建漳州成功施工了国内首个4000米干热岩资源科学钻探工程,创全国干热岩孔深纪录;在青海共和首次钻获埋藏最浅、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重大突破;在雄安新区完成4眼4000米以上地热井……
截至目前,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已在全国20个省份完成了600余眼大口径勘探孔,累计完成进尺100余万米,其中4000米以深钻孔7眼、3000米以深钻孔30眼,真正成为了服务行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深钻业务 心系社会发展
走进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新建立的地热+多高分展厅,以水为媒地展示了该队在水文地质调查监测、地热能发展的历史发展轨迹。
在水文监测展区驻足,该院党委书记、院长吴晓华特意向记者介绍:“我们积累了近50年的地下水沉降数据,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接着他又兴奋地说:“此前,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看到成果后,愿意出资100万元共同开发利用好这些数据。另外,通过我们去年的监测成果证明,地热回灌技术可以使500米~800米水位不受影响,直接证明了地热能开发并不会造成地面出现沉降。”沉甸甸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该队的工作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是一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的地勘队伍。起初这支队伍因水而生,是一支驻扎在鲁西北地区以水工环地质调查与评价为主业的专业化队伍。
作为鲁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地勘单位,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一直发挥着地质技术专业优势,服务当地社会民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队先后在德惠聊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以及盐碱土改良、地下咸水改造利用等水文地质工作,为地方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建立了覆盖鲁西北多个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并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工作。
针对缺水地区,该队开展的“山东省昌邑市岞山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山东省临清市供水勘查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聊城发电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等10余项以工业、城市供水为目的的水源地勘查工作,为当地工业与城镇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地下水作为我国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重要供水水源,也是我国重要战略资源。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在德州、滨州、东营等地积极开展山东省重点城市1∶5万地下水污染调查,对应急供水水源地和具有供水价值的淡水富集带进行了安全供水评价,圈定可用后备水源地,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污染源相关性,对有机物污染迁移与转化进行了模拟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后,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编制了德州市、滨州市、东营市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开展了三地市的生态环境地质专题评价,掌握了三地市自然资源分布规律,查明了三地市地质环境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自然、水利、农业、城建等部门规划提供了依据。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近50年来在滨州、东营、德州三地市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地下水及地质环境资料,年均完成近200个地下水水位长期监测点的动态观测和100余个点位的水质监测,为提升三地市的地下水监测能力,合理科学开发地下水资源和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质量提供了基础地质数据。
不忘初心 坚守地质报国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出现的变化,保障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作为省内专业化的地勘队伍,长期树立资源报国的大资源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根据国家发展需要,积极布局省内外能源资源,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众所周知,青海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柴达木盆地资源尤其丰富,全国96%的钾盐、80%以上的锂矿和湖盐矿都集中分布在这里,被列入国家“西部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积极作为,主动走出去与青海省有关单位合作,先后在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发挥“大口径钻探王牌军”的优势,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15年来,我队(院)在柴达木盆地完成钾盐、锂资源、地热能等深部能源资源项目60余项,总钻探进尺10万余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资源保障,为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采访中,吴晓华由衷地向记者表示。
多年来,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承担实施了冷湖镇2076米深层卤水、柴达木盆地3005米锂资源、茫崖行委2900米钾盐等近40项深钻工程,累计钻探进尺5万余米,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风雨之后方能遇见彩虹,鲜花烂漫必在荆棘丛生处。一项事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几十年专注于一项事业,无论在行业的高光时刻,还是处于低谷期,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秉承地质事业的初心与使命,由少年逐渐蜕变为独当一面的青年。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