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筑牢地质安全堤坝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国城镇化率逐渐升高,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66.16%。在城镇化进程中,受人口密集、土地利用紧张、地质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逐渐增大,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国高度重视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和应急管理部近日印发通知,多措并举降低城市工程建设及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地质安全风险。
在城市地质基础调查工作方面,充分利用遥感、地球物理、物联感知、地面数字化调查等技术方法,组织相关部门围绕城市地质安全、地下空间资源和环境地质问题,聚焦城市建设和深部资源开发需求,系统整理已有地质资料,进行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建立城市地质大数据共享平台。以岩溶塌陷、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地质安全问题为重点,开展工作精度不低于1∶10000的专题调查,查明城市工程建设影响深度范围内的相关地质条件和隐患分布情况。在专题调查基础上开展危险性评价和风险区划工作,划分风险等级,形成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一张图”。
在城市地热、地下水等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地质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对可能发生的地质安全风险及时提出防范要求。在城市建成区内和城市建成区外的人口、建筑密集区,开展地热、地下水等资源勘查工作,责任单位(包括勘查施工单位、矿业权人等)应系统收集工作区岩土特性、地下水、岩溶、黄土湿陷、采空、浅层气和地下设施分布等地质风险要素资料,对勘查活动涉及到的深部地层充分开展地球物理探测,辨识可能影响城市安全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水土突涌等隐患;勘查设计要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编制,组织专家论证施工安全性,并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根据地质条件对地质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避免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水土突涌等灾害发生。
在加强城市日常地质安全风险监测与管控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地质安全风险研判、决策评估和风险管控的协同机制,细化落实各方管理责任。开展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摸底调查,综合监测数据、探测数据、历史塌陷数据等,按照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有关规定要求,建立涵盖多源数据的监测预警管控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共建共享、实时监控,并加强与关联平台、系统的对接,建立多方位多参数监测体系,科学指导地面塌陷预警和道路地下病害体整治,特别是地下管道破损渗漏整治,提升预警能力。加强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开发的动态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接入预警监测管控平台。健全突发地质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协同机制,组织好相关应急救援工作。
在完善城市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勘查开发相关标准方面,加强现行标准实施和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提升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成效。抓紧修改完善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地热钻探技术规程等现行标准中不能满足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需求的内容和条款。加快推动岩溶塌陷调查规范、地热回灌技术规范、地热资源动态监测规范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落实绿色勘查要求,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和资源勘查开发对城市的地质环境影响和安全风险。
城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开展的工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各方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