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矿山生态 重塑绿水青山
——河北省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部分成果展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了大规模、大力度、大范围的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完成修复治理面积40万亩,矿山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周边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为美丽河北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摘选部分典型案例,展现河北省矿山保护和修复的探索和成果。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供稿)
邯郸市峰峰矿区响堂山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是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的原则,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办法,通过分级削台、砌沟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削坡平整、造林绿化等措施,对南响堂山进行全面修复治理,如今已变成集生态景观、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景观公园。
张家口市赤城县鑫宇磁铁矿,经过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原先暴露出来的山体已经成规模地种上了植物,且都已成活,放眼望去满是绿色,生态修复工作初见成效。
河北省太行山区矿山掌子面治理技术试验项目,主要针对矿山不同形态特征开展了绿化植物筛选、基质改良、养护技术优化等不同维度的综合研究,为攻克太行山区掌子面治理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栖云山生态修复项目位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核心区,经过对山体进行绿化、美化,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使之成为城市核心区的青山绿地公园。
武安市西寺庄燕山铁矿治理项目,通过科学整治,累计完成土地修复千余亩,用于耕种小麦、玉米等作物,山坡地可种植核桃树、苹果树等。同时,玉米秸秆通过青贮作为饲料饲养肉牛2000余头;肉牛的粪便直接用于沼气池,产生沼气1000多立方米,可满足近千户村民的生活用气;沼液、沼渣用于治理恢复后的土地,增加土地肥力,整体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廊坊市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治理面积约11平方公里,通过覆土、种草、种树相结合的栽种方式达到绿化效果,目前已治理恢复土地面积388公顷,其中新增林地294.6公顷,新增草地71.4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2公顷。
从过去的“生态短板”到如今的“生态样板”,从过去的“卖石头”到如今的“卖风景”,河北省三河市探索出了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唐山市迁安金岭矿山修复后的花海
唐山市迁安金岭矿山生态修复旅游观光项目,借鉴加拿大布查特夫人花园建设经验,将土地复垦、矿山废料再利用和生态公园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矿山生态公园。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