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 靶向治疗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山水林田湖草沙修复工程纪实
◎ 特约记者 吕洪荣 通讯员 郑方圆
记者近日来到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小吉村,眼前一幅生态画卷徐徐展开。小吉溪,这条曾经默默无闻的九龙江支流,如今清澈见底。
谈起小吉溪的变化,当地村民言语中满是感慨。五六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水质浑浊、山体裸露。如今,夏天的溪流两旁,萱花似锦、美景如画,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生态改善的背后,是白沙镇党委、政府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大规模植树造林到河道全面整治,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白沙镇位于新罗区东北部,总面积426平方公里,拥有可采储量2630万吨煤炭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白沙镇虽见证了煤炭工业的兴衰历程,却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环境之痛。无序的煤矿开采,尤其是年产量高达30多万吨的无证小煤窑泛滥,导致小吉溪流域存在众多露天煤矸石堆场。而风化的煤矸石产生大量扬尘,边坡稳定性受损引发地质灾害隐患,且废弃的煤矸石非法侵占河道,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修复后的矿山一隅
面对历史遗留的生态治理难题,白沙镇党委、政府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理念,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督战,组织精兵强将策划,实施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扶持。
白沙镇山水林田湖草项目综合生态修复工程涉及辖区内的流域治理、矿山修复、林相改造、复耕复林等系统性生态修复,总投资21816.36万元,其中工程建安费17007.0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958.98万元,基本预备费850.35万元。修复改造工程分三期,其中第一期投入资金4500万元,主要实施小吉溪流域废弃矿山、小吉村已拆除生猪养殖场、小吉溪综合整治和森林质量提升等4个项目。
为明确整治任务,白沙镇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在项目部召开专题推进会,就项目建设各子项目推进及存在问题进行商议讨论,并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明确要紧盯项目实施各阶段节点任务,集中力量攻坚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细化人员分工,倒排工期进度,分阶段、分部门抓好推进落实;强化实时调度和协调对接,各建设单位分工不分家,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树立精品意识,严把项目质量关、安全关,确保项目高质量建成建好。
“精准把脉,靶向治疗”,这是白沙镇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独到之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白沙镇制定了个性化治理方案,从废弃矿山的涅槃重生,到生猪养殖场的绿色转型,再到小吉溪全流域生态复苏,最终实现森林质量全面提升。
为有效破解小吉溪流域煤矸石裸露面积大、资源利用率低下、水土流失严重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难题,白沙镇委托具有废弃矿山治理资质的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同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施工单位根据项目内容,建立了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质检负责人、施工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等各岗位责任人,以及施工放样、各工序交接、技术交底、质量自检、原材料试验及验收、安全等规章制度。同时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自责、权、利,奖优罚劣,做到“三不放过”,即工程质量问题原因、责任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罚、教育不放过;纠正、预防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严格落实“初检-复检-终检”制度,保证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021年9月项目报批,同年12月19日正式动工开始,施工单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对各修复治理点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对小吉溪流域煤矸石堆场实施生态修复与生态重构。
为还小吉溪一汪清泉,施工单位依溪流走势,采取清除淤积、堆填河道煤矸石、恢复耕地等方法,对小吉溪两侧的部分溪岸开展护岸;实施长约8公里,兴建驳岸长1公里,流域范围内清淤约4公里,清淤厚度近1米的溪流治理。同时,结合绿盈乡村创建,推进河道两岸生态绿化,多措并举促进村庄内环境由“脏乱差”向“洁亮美”转变。
为改善小吉村周边“一重山”范围内山脚田边农事活动频繁区的生态环境,施工单位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对部分巨尾桉林换植为其他适宜本地气候的树种,改造林地面积725亩。
从九龙江的碧波荡漾到矿山的绿意重生,从农田的生态提升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得益于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精心雕琢。在这场生态修复的实践中,白沙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流域防污滞洪能力,更净化了周边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水青山。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