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再获政策助力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国务院日前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石化化工业、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等10个方面的行动,共27项任务。
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而降碳的重要行动就是要切实开展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
《方案》提出,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方案》提出,优化油气消费结构。合理调控石油消费,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加快页岩油(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挺进,战略性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领域。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0%。破解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的路径,除了加强对油气矿产的调查、勘查和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安全可靠的能源矿产储备、供给和保障体系外,还要相应调整改变国内石油、天然气消费理念与格局,提高油气资源利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式。
《方案》强调了钢铁、化工等传统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与现代化改造,为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创造积极条件,为持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针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加强钢铁产能产量调控。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深入调整钢铁产品结构。加快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2024-2025年,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钢铁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是落实减污降碳的重点行业,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钢铁行业的任务是转型升级,转型的方向是绿色低碳。绿色低碳不是行业的某一项重要工作,而是覆盖全领域、贯穿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以能效提升、减污降碳为抓手,优化钢铁产业结构,研发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优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早已成为钢铁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针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推进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到2025年底,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25%以上;有色金属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开展有色金属节能减排对推进“双碳”目标及早实现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大多是直接或间接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降碳需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替代。
同时,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不同省份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优化区域布局是有色金属行业减排的重要途径。要妥善处理好区域布局之间的关系,加强行业整体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
我国是有色金属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有色金属资源短缺的国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供给不足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加强有色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扩大再生金属比重,减少生产环节的能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针对管理机制和支撑保障提出了详细的举措。比如,在管理方面,提出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在保障方面,提出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完善全国碳市场法规体系,完善价格政策,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等。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