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葡萄沟
◎ 秦延安
知道吐鲁番是因为《西游记》里的火焰山,认识葡萄沟是因为小学课本里的《葡萄沟》。这么干旱的地方竟然能生长出有“水果明珠” 之称的葡萄,不得不让人惊奇。带着众多疑惑,怀着无限向往,我们在这个夏日奔赴吐鲁番。
出吐鲁番市区,沿312国道东行,只见路两边皆是赤褐色山岭,如两条臂膀般紧紧地将公路夹在中间,那便是著名的火焰山。虽然它只有10公里宽,500多米高,却飞鸟匿踪。难怪诗人岑参写道:“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此时,正值正午,只见那逶迤蜿蜒的赤红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似血欲滴,熠熠闪光。一山接一山,便绵延了上百公里。散发出的炽热气息犹如烈焰奔腾,给人以滚烫的感觉。
火焰山虽然寸草不生,但那软硬相间的岩层却像防雨布般,阻挡了盆地北缘天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在山体北缘形成一个潜水溢出带。随着泉水出露,就有了绿洲,有了生命繁衍,有了生机盎然,闻名遐迩的葡萄沟便是这样产生的。
作为火焰山最大的沟,葡萄沟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整个沟谷狭长平缓,如一柄勺子斜插在山谷,中间宽阔,两头稍窄,不仅让外面的热流不易进入,更有益于保持里面湿润的气息,适宜葡萄生长。俗话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在新疆著名的四大水果之乡中,吐鲁番位居榜首,足可见魅力之大。而吐鲁番最好的葡萄便生长在葡萄沟,有十多个品种四五种果形,较为丰富。
虽然沟外热浪滚滚,绿色罕见,但一进葡萄沟,便满眼青翠,一股清凉的气息迎面扑来,让人产生走进空调房的感觉。沿着柏油马路蜿蜒前行,沟谷西岸,悬崖对峙,崖壁陡峭,犹如屏障,那是亿万年流水的杰作。整个沟谷,被6000多亩葡萄园挤得满满的,望眼望去,到处都是一架又一架的葡萄,犹如藤蔓结瓜看不到首尾,又如一张铺满沟谷的绿毯。那肥厚而又繁茂的叶子上,荡漾着翡翠般的嫩绿,于藤蔓交织中结成一层厚厚的绿网。阳光穿过便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泄下一地清凉。漫步于架下,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往坡上看,层层叠叠的葡萄梯田,如片片鱼鳞般排列着。不安分的枝蔓还在攀爬,随着轻风拂动,枝叶婆娑,如一湖绿水般荡漾开来。真是“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离枝倒复扶”。就在那绿水间,一束束米粒大小的穗状花蕾正在悄然绽放。蜜蜂嗡嗡地飞出飞进,犹如秋天采摘葡萄的果农般繁忙,让人仿若看到“珠宝满沟流,亭亭座座珍珠塔,层层叠叠翡翠楼”的景象。
葡萄园的四周有拔地而起的茂密白杨林,还有各种花草和农家乐点缀其间,与沟外赤砂灼灼、草木不生的火焰山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生命绝迹令人望而却步,一个是生机盎然满眼都是欣喜。强烈的反差让人在惊叹葡萄沟的美丽时,更多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在葡萄园的最高处,排列着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的土房子,远远望去,如蜂巢般诡异,那便是制作葡萄干的晾房。
下到沟底,我们便遇见了葡萄沟的神秘源泉。只见浓荫蔽日下,一条条溪流潺潺,一渠渠河水奔涌,水质清冽,纯净见底。这些水都出自穿谷而过的布依鲁克河。布依鲁克在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葡萄又多又好、是葡萄的故乡。葡萄沟能变成瓜果之乡能成为火洲里的“桃花源”,皆是布依鲁克河的巨大功劳。而为了引流灌溉,沟内布设了不少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荒漠地区利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一般由暗渠、竖井、明渠和蓄水池(涝坝)组成,被称作“丝绸之路上的生命线”。那一座座坎儿井,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地下水流入戈壁绿洲。又像一条地下运河,让泉水既可以躲过烈日的蒸腾,又可以保持水流不受污染,让葡萄沟果木芳香。看着那一丝丝清泉从井口闪过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大地肌肤里鼓动的血脉,想象着生命的奔腾,感受着造物主的神奇。
葡萄沟美,美在景,美在水,更美在这里人们的聪明才智和辉煌创造。
(作者简介:秦延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山花》《山西文学》《散文百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