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的审美之道
◎ 张东
赏石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审美活动,人们喜爱观赏石是因为它能怡情养性。历代文献记载的“汉武帝拜启母石、屈原佩石、陶渊明卧石、杜甫供石、白居易咏石”等典故在中华赏石文化长河中划出了一朵朵水花。诗人陆游的“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捡石、藏石、赏石等活动是发现美的过程,善于发现观赏石之美,才能寻觅到佳品、精品,并发现美的真谛和其深邃的内涵。我国自古就有“美石”的称呼,诸如宋代苏轼的《怪石供》,“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其中美石的称谓已经跨越了单纯“美”的内涵,主要是取其综合因素,延伸到了奇、怪、巧、秀、雅等综合概念。总而言之,传统上的称谓也好,还是今人约定俗成的“奇石”或“观赏石”的名称也罢,都是取决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者能表现一种美的意趣。
正己 (灵璧石)
观赏石的审美,既有“仁者见仁”的审美个性,也不乏“智者见智”的审美共性。有学者认为,观赏石审美分为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美于个性,生活之美,则美于共性。
不言而喻,观赏石的审美自然离不开人类的生活与艺术发现。那么,生活与艺术的审美本质究竟有何关系?
首先,远古人类群居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共性的依赖。自古至今,生活审美的高度共性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道德、行为,还是礼仪、法度,皆以共性为美。简而言之,共性审美之所以能在人类生活中持久地流行,一为生活必然,二为人类的天性使然。
其次,也有学者提出,人类个体本有的共性与个性也是平衡的。自从“共性”上升为生活审美主导后,也同时孕育了“个性”在内的潜发。正因为观赏石审美艺术以其独有的方式平衡了生活中对个性形式的渴望,故能使人们赏心悦目、大抒情怀,倾倒于其艺术的魅力。
再者,每一块观赏石均以不同的面貌特征展现其独有的个性表象与内蕴。所谓“赏石”,就是通过对观赏石美的个性形式与赏石者审美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发现观赏石美的特征。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观赏石的个性美也属于一种天然性的“艺术”美。
我们常说,观赏石审美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主观内蕴是“意”,客观形式是“境”,失去任何一方,意境不复存在。只有把握好上述观赏石审美的辩证性,我们才能在观赏石审美的个性与共性交融中玩味自然美的天工造化,领悟观赏石美的真谛,感受赏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使赏石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