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用脚步丈量秦岭大地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09-06

  ——记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中心深部找矿团队

  ◎  封  蓉

  近年来,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中心基于勉略宁地区调查研究成果,部署实施了“陕西省勉略宁地区白雀寺一带镍钴矿深部地质调查”等项目,组建了一支作风过硬、专业突出、团结一心的找矿团队,他们用脚步丈量秦岭大地,用青春探寻国之宝藏,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取得了显著成果,为陕西省在勉略宁矿集区开展深部找矿奠定了坚实基础。

  岩心编录

  不畏艰险,披荆斩棘

  为了更近距离观察地层构造、准确识别矿化信息并精准采集样品,团队的调查路线常常布置在山区鲜有人到的地方。秦岭深处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团队只能让当地老乡带路。每天一大早,他们就开始攀山越岭、过沟淌水,遇到有代表性的岩石就全部收入背包,等深夜返回驻地,他们共同讨论样品、整理资料、绘制图件,以便为次日的测点调整和路线布设提供准确依据……

  几年间,团队成员们前前后后在这片山区跑了数百次,乡亲们也早已熟识他们的身影,每次碰到都招呼他们进屋喝水吃饭。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项目驻地在汉中市略阳县,钻探工区在宁强县,因人员流动受限,给项目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寒冬腊月里,他们只能苦等,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及钻孔坍塌、缩径卡钻等钻探难题,完成了3次钻探任务。

  通力合作,携手前行

  陕西省地调院矿产中心深入落实“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优化成果,建立了“技术专家驻点指导项目”工作机制。项目驻点专家朱红周、董王仓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项目立项、设计阶段全程指导,切实绘制好项目“施工图”,为该项目高质量实施筑牢基础。虽然两位专家已经年过六旬,但他们仍坚持在野外一线,与团队成员同吃同住,实地考察典型地貌、岩石露头,为团队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他们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的忙碌身影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争创佳绩。

  除了有驻点专家领着学、领着干,团队还有尽职尽责的带头人以及数十名技术人员组成的新生团队。项目负责人张小明从2015年起就参与勉略宁地区的地调工作,他在业务上领衔,在精神上引领,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地质找矿事业。项目技术负责吴应忠常态化收集查阅区域研究资料及相关文献,经常向驻点专家虚心求教,坚持理论实践互促,有力提升了项目成果质量。物探组长杨渊总戏称物探成员是项目的“常驻打工人”,他们通过重、磁、电等物探手段“透视”工区,详细探究深部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团队其他成员结合自身专业背景、经验优势在合适的位置上争相大放异彩。项目实施期间,团队成员携手翻越高山,穿梭密林,经历了漫漫长夜全员赶进度的劳顿、找矿工作毫无头绪的迷茫、发现矿化线索的惊喜、找矿模型验证成功的欢呼……每一次项目的突破和挑战,都是思想的碰撞、友谊的升华、心力的凝聚,他们积聚个人力量于集体,深知团结方可铸造奇迹。

  耕耘不辍,满载而归

  在找矿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矿权空白区,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大地质+大测深+深穿透地球化学”模式,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精细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为先导,结合物化探为指向的技术方法组合体系,新发现钛磁铁、镍、锰矿点5处,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钛磁铁矿产地1处,获得铁矿石潜在矿产资源500余万吨,伴生TiO2氧化物量30余万吨;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开展了深部智能成矿预测方法专题研究,构建了基于多源控矿因素的深部找矿及二维找矿辅助预测模型,初步圈定1个深部找矿有利区和2个二维找矿有利区,为研究区拓展深部找矿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耕耘与收获总是相伴相随。工作启动以来,团队成员几年间扎根一线,在丈量山川、锤敲岩石、挑灯夜读、专家指导中汲取养分,他们寄情于山间的矿脉,收获的不仅仅是项目显著的成果,更是自身的成长、同仁的赞许与组织的肯定。项目负责人张小明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于2023年被任命为矿产勘查评价所副所长;“常驻打工人”杨渊,2023年独立承担了物探专项地勘基金项目;项目技术负责吴应忠,通过重重筛选,成为沙特阿拉伯地盾精细地质填图项目组成员之一……团队已初步形成“以领军人才为引领、业务骨干为支撑、青年后备为补充”的人才梯队格局。

  找矿团队是陕西省地调院地质找矿工作者的缩影,他们或许在野外一线踏勘路线,或许在室内专注综合研究,或许在密林中化探采样,或许在实验室分析样品,或许在电脑前识别遥感异常,面对艰辛又枯燥的任务,他们因为内心深处的使命和求知探索的欲望而变得温暖坚定,他们将最好的年华奉献在最有意义的岗位上,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找矿之歌。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