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
——西南能矿集团能矿锰业公司人才引进工作侧记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蒋易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西南能矿集团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探索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各类人才。其权属能矿锰业公司首次引进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破解锰资源精深加工难点、堵点,以实际行动落实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
困则思变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持续增长,电解二氧化锰作为优良的电池去极化剂,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作为精深加工锰系优势矿产资源的企业,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矿锰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23年,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能矿锰业的电解二氧化锰、电解金属锰等产品销售不旺,加之进口锰矿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困则思变。能矿锰业公司清醒认识到,要跳出被市场环境制约的状态,不仅需要敏锐的行业嗅觉,更需要构建能够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的人才矩阵,解决生产难点、堵点,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为此,西能集团高层深入分析集团公司实际需求,明确了人才的重点领域、层次结构和目标要求,根据岗位需求和人才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引进计划和流程,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
2023年8月,西能集团基于企业人才链与重点产业链的精准对接,正式对外发布“人才招募令”,通过市场化选聘科技创新型人才,从省(境)外引进锰系材料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以求在锰材料的延伸产业链方面取得卓有成效的突破。
孔雀西南飞
对于西能锰业来说,一头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棘手难题,一头是需要将科研成果进行转换的专家。只有搭建更好的平台,做好筑巢引凤,为人才找到他们需要的“栖息地”,才能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作为西能锰业的领军人才被引进的张超,来自辽宁丹东,已在生产一线拼搏整整6年,研究方向为锰湿法冶金。
谈及为何“孔雀西南飞”,张超表示,贵州省正深入实施“富矿精开”战略,西能集团及能矿锰业的发展定位与自己的专业十分契合。“我期待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实现与能矿锰业、同西能集团共同成长。”
入职后,张超详细了解了能矿锰业的生产科研情况,深感能矿锰业致力成长为世界一流电池原材料优质供应商,必须准确领悟和实施“精细开矿”“精深用矿”,为全省“富矿精开”战略作出能矿锰业贡献。这也为他提供了大量有待实践的课题。
根据能矿锰业的主营业务,张超在锰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谋划。
“贵州铜仁地区锰资源开采成本高、矿石品位渣量大、杂质高,必须通过先发的技术攻关,将劣势转化为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加工特色,形成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他认为,为保障锰资源供应链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和对进口矿石的议价能力,夯实铜仁地区的锰资源优势和锰产业基础,促使新增涉锰产业回流或进一步集聚。
锰产品的生产过程必定会产生废渣,如何“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其剩余价值,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解决这一问题,技术攻关是关键。
半年多的时间,张超一头扎进锰渣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带领同事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并取得积极成效。他牵头组织开发的“电解锰渣水洗-洗渣水分质回收”工艺技术包和“中低品位碳酸锰矿选冶一体化”工艺技术包正在逐步落地转化,这将对铜仁地区锰污染治理及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卡脖子”问题提供全套、全新的解决方案。
谈及未来,张超充满信心,“哪怕路上铺满荆棘,我们也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会在成就能矿锰业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打响“碱锰”攻坚战
电解二氧化锰最高端产品——无汞碱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业内人士俗称“碱锰”,可为电池提供稳定、持久的材料保障,因其优越的性能指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攻克碱锰技术难关,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不仅能助能矿锰业开发新的产品类别,还能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有着28年锰系电池材料制造从业经历,对金属锰与二氧化锰工艺及技术标准规范有熟练了解和掌握的张维礼,此次被能矿锰业作为拔尖人才引进,以期在电解二氧化锰工艺技术及电池制造的锰材料方面有所突破。
今年2月,张维礼带领团队着手进行碱锰生产前期准备工作,对碱锰产品生产进行集中攻关,结合设备、员工、现有生产条件等情况,研究并制订碱锰试生产方案,同步对一线工人开展专业培训。经过缜密研究,3月份,能矿锰业正式开启碱锰试产工作。
“前期工作准备充分,方案可行性高,试生产过程中只需根据产品进行参数调整。”张维礼表示,在整个试生产过程中,他作为“把关员”,对参数取定进行判断,并对生产数据进行跟踪分析。今年4月,能矿锰业碱性EMD成功完成技术攻关,生产出的260吨碱性EMD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仅一个月时间,这些产品就被销售一空,且客户试用反映良好。
碱锰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张维礼又与能矿锰业全体员工一起思考降本增效突破口。长期以来,能矿锰业的加工原料均使用高品位进口矿,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更改生产工艺适应国内原材料节约生产成本的工作迫在眉睫。
为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改变生产“受制于外”的状况,能矿锰业“痛下决心”,舍弃“还原焙烧法”工艺,全力探索“两矿法”工艺。
今年5月,张维礼融入能矿锰业技术团队,着手研究“两矿法”新工艺,深入开展矿源和生产技术的考察论证研究分析,经过不断探索优化,一次性试生产成功达到预期目标。首批使用“两矿法”生产的粗产品产量达产、质量达标,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实现全面推广应用。
成功攻克碱锰难题,加之“两矿法”工艺加持,4月份以来,能矿锰业已与多家上下游产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碱锰生产销售两旺,市场反馈良好。截至6月,能矿锰业公司120吨电解二氧化锰产品已成功出口欧洲,向4个国家累计出口电解二氧化锰超1000吨,产品实现自营出口欧洲和东南亚等国。
“无论是降本增效还是产品创新,都需要引进人才,能矿锰业是尝到了引进人才的甜头。”能矿锰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晓军欣喜地说。
当前,西能集团正围绕贵州省“富矿精开”战略,持续聚焦主责夯实主业,形成了“磷、铝、锰、锌及特色小矿种”五大产业开发板块和“矿山服务+供应链服务”两个辅助板块的“5+2”发展格局,致力于在锰资源循环利用、铝资源开发利用、锌冶炼板块及特色小矿种探采选冶及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人才带动科技创新。
“我们将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制度措施,为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西南能矿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震海表示,西能集团将聚力打造人才“强磁场”,让各类人才爱上贵州、圆梦西能,助推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