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有温度的科普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刘福江在第五届资源科普论坛上表示
“要做有温度的科普老师”
作为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专题论坛之一的第五届资源科普论坛日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此次论坛以“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资源环境科普发展前沿趋势”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和学者前来参会。
第五届资源科普论坛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资源环境科普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推动科普事业的创新与发展。与会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科普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地学科普实践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福江副教授作了“新时代自然资源科普短视频开发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刘福江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地学科普新模式探索的方向。他表示,地学科普工作是推动地学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科普研学课程研发和路线设计标准体系的建设,为科普研学基地创建以及路线和课程的开发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要加强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地学科普人才,构建起完善的地学科普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地学科普研究、内容创作与传播、产品及模式推广等各个环节,为科普事业持续贡献力量。此外,还需建立“科普+”机制,加强科普工作与其他行业的联系,推动构建社会化、产业化的科普格局。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刘福江认为,科普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短视频等新型传播方式,实现科普知识的广泛传播和深度普及。在论坛上,他展示了自己的科普视频实践成果,并分享了科普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他提出要做有温度的科普老师,把自己作为平台,激发公众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探索欲,营造出全网热烈互动、共同探讨的科学讨论环境。最后,他强调,校政企三方要共同努力,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形成科普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自然资源科普矩阵,推动自然资源科普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科普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闫亚丽)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