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成果快讯 | 生态地质调查服务支撑宁夏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优化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1-08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宁夏沿黄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给宁夏地质调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地质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了宁夏沿黄经济区综合地质调查,取得了一批珍贵的科学数据和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西北干旱区生态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取得新进展。项目组通过植被生态专项调查,积极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地质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为西北生态脆弱区植被生态调查提供新的思路;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地形地貌、降水量和人类活动3项控制西北生态脆弱区植被生态的主要因素;发现并指出部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生态已达到自然恢复上限,可作为相似区域生态恢复的标准,便于制定生态资源开发、保护的政策。

  二是土壤生物结皮成果丰富了干旱区生态系统功能理论。调查发现,由真菌、菌类和苔藓类构成的土壤生物结皮,是西北植被生态最重要组成,在生态脆弱区发挥关键生态功能。西北地区受降水量所限,生态十分脆弱,土壤生物结皮是植被生态的有益补充,能够实现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生境、维系土壤水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然而,目前的生态地质调查规范尚未涵盖土壤生物结皮调查,建议在西北生态脆弱地区增加此项内容,并增强研究土壤生物结皮对西北荒漠生态系统维系的有利作用,支撑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三是评估宁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取得新成果。项目组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初次评估了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现水系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贡献较大,在功能上以水文调节功能、气候调节功能和水资源供给功能为主。

  四是查明宁夏碳家底,支撑双碳目标实现。项目组开展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系统碳汇评价试点工作,初步评价了该地区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五是提出了国土空间优化建议。项目组在碳平衡和生态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加大贺兰山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挖掘荒漠区新能源开发、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业,提升经济区生态服务价值;着力打造重点城市、能源富集区域、黄河和清水河沿线的多元素、多层次、网络化的复合型用地优化格局,落实生态系统碳汇用地调整,维护宁夏生态系统碳平衡,增强碳汇质量;提升能源开发高新技术,延伸能源产业延伸链,降低能耗,坚持走能源绿色开发和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发展的可持续道路,降低碳排放量;同时,项目组以碳平衡和生态价值提升为总体目标,考虑水、土约束增加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力,实现“减排、增质”的空间优化。  (马洪云 王化齐)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