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赴一场硖石灯彩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2

  ◎  杨晓杰

  浙江海宁,别称潮城,因潮而名,因潮而兴,但海宁的文化底蕴远不止潮文化,还有灯文化。

  2002年海宁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海宁硖石灯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硖石灯会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硖石灯彩承载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国内享有盛誉,更凭借独特的魅力走出国门,将华夏文化的魅力传播至世界各地。

  硖石灯彩历史悠久,是我国十大灯彩流派之一。根据清代许葆翰编撰的《硖川灯市》记载,硖石灯彩始于唐,绵延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流光溢彩、灼灼生华。

1028653_lidz_1739289600000_m.jpg

 灯彩非遗馆  

  硖石灯彩通过八大制作技法“画、拗、刻、扎、针刺、裱、糊、结”,使得灯彩能够展现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立体画面,给人以传神的感受。它巧妙地融合了“光”与“彩”,展现出“轻罗万眼竞光辉,火树银花不夜城”的壮丽景象。也时常有人把它称为“彩灯”,其实,灯彩和彩灯虽然只是字序的调换,却是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进化过程,‌是从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的深刻体现。

  在海宁硖石有一条老街,名为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如今老街仍然保持着江南明清时期的街道风貌。老街上有一座灯彩非遗馆,那里是灯彩的海洋,‌各式各样的灯彩琳琅满目,有大型灯彩,如花卉鸟兽亭灯、阁楼灯、宝塔灯、珠帘伞灯、盆灯等;也有小型灯彩,如悬挂在廊檐上的宫灯、持于手的兔子灯、竿挑的花灯,还有依壁而置的走马灯。不论是大型灯彩还是小型灯彩,都是无数灯彩艺人累针叠彩,夜以继日,百日磨一剑的杰作。在这里,可以探访灯彩的悠久历史、观赏匠人的不朽名篇、了解平实的乡风民俗,从而问寻非遗古韵,感悟文化之魂。

  与灯彩相生相伴的便是“灯会”。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海宁的灯火如繁星点点,洒落人间,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那一盏盏、一座座美妙绝伦的花灯。

  历年来,硖石灯彩都有五年一次小巡游、十年一次大巡游的传统。浩浩荡荡的队伍推着、举着流光溢彩的灯彩穿街而过,在灯会队伍最前面的是珠帘伞灯,‌作为灯会活动的开道灯,‌整顶灯有六个面,‌十八张灯片,‌画面连贯,‌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故事包括江湖百丐图、‌红楼梦中的情节、‌水浒传中的英雄事迹、‌西厢记中的爱情故事等。‌

  随着灯会队伍走过小桥,跨过小溪,不少游客‌加入其中,享受着灯彩带来的欢乐,也有游客只是静静地欣赏着璀璨的灯彩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亦可‌在河畔放一盏荷花灯,‌许下一年的平安吉祥之愿。

  20世纪70年代,海宁出现了新的灯彩表演形式,即以人作为表演主体的灯彩表演——花灯舞。海宁花灯舞中,人的优美舞姿是灯彩的衬托,更是灯彩展示的驱动力和主宰。海宁花灯舞从海宁演起,一直演到天安门广场,屡获好评。

  硖石灯彩,赋予文采,雅俗共赏。它“不悬于市,不架为山”,创作的目的就是在集会上给大众观赏。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灯彩,在光影斑驳中,与一代又一代人相遇,融入人际礼仪、生产生活、信仰祭祀中,记录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情,也照亮了文化传承的道路。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