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从“鸡肋”到“明星”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4

  从“鸡肋”到“明星”

  ——三门峡盆地实现油气勘查重大突破始末

  ◎ 本报记者 潘冰

  三门峡,流传着大禹治水挥斧劈山的神奇传说,坐落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大坝,如今又多了一张新的名片——石油。

  2024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三门峡盆地再获高产工业油流,评价盆地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4.27亿吨。曾经久攻不破的“鸡肋”,一跃成为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的示范。

5.png

  新形势锚定新方向

  石油被称为“黑色的黄金”“工业的血液”,是支撑我国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压舱石”。一直以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和四川盆地等大型盆地都是我国油气主要产区,也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点。然而,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型盆地勘探难度逐渐增大,亟需找到新的增储上产接续地。

  面对巨大压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坚决扛起地质找矿“国家队”“主力军”的重任,经过多轮专家会商研讨,提出围绕全国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选区评价。

  “我国有350多个中小盆地,其中只有80多个开展过油气资源评价,仅10余个有油气产量。”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主任张作衡表示。这些中小盆地数量多——占全国盆地总数的80%;分布广——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均发育中-新生代中小盆地;但总体勘探潜力大——已取得商业油气发现的盆地数量,还不足中小盆地总数的10%。“一旦取得突破,就有望推动形成油气资源增储上产新领域。”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油气资源调查中心自2013年起先后组织实施了“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北方重要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潜力评价”和“西部重点盆地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等多个项目,对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外围和南华北地区外围25个中小盆地进行了重新评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认识。此前已有几十年没有油气新发现的南华北盆地群,再次走进了油气地质工作者的视野。

  新思路带来新机会

  南华北中小盆地群横跨豫、鲁、苏、皖四省,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历经央、地、企多家单位、多轮调查勘探,均没有获得商业油流突破,始终是老油气地质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很多人把南华北中小盆地群比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在我们看来,南华北盆地群却是发挥公益性油气调查引领带动作用的‘用武之地’。”据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油气室负责人白忠凯介绍,按照“分地区、分层系”的调查评价思路,该中心南华北项目团队在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地质调查工作,从河南开封煤系地层试气点火,到大别山前钻遇黑色页岩,从鲁西南发现500米厚的含油页岩,到南太行山前发现良好气测显示,接连不断的调查成果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最终将目标进一步锁定在三门峡盆地。

  三门峡盆地位于南华北中小盆地群西部,具备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和有利于生油物质沉积的构造背景。2019年伊始,项目团队在盆缘野外露头发现暗色泥岩出露,随即在盆地内实施了一口600米深的地质调查井——豫灵地1井。该钻井成功揭示黑色泥岩,证实盆内存在生油岩,给所有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之后的几年里,项目团队创新提出“深大断裂控制深凹展布、咸化湖盆控制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成藏新认识,建立了适用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的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经综合评价在三门峡盆地初步圈定4个油气远景区,通过联合攻关落实地质调查钻井井位,一步一步接近资源宝库的大门。

  2023年12月,部署在函谷关镇的豫峡地1井传出喜讯:该井获单井最高日产15.83立方米工业油流,实现了南华北地区近70年来油气勘查历史上首次重大突破。

  公益性地质工作引领河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企业迅速跟进,2024年又部署实施2口评价井,分别获得单井最高日产15.5立方米和92.52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油流,表明该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三门峡,有油了!

  新突破引领新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曾参加过多次关于三门峡盆地油气调查的评审和讨论会。身为河南人,他对此次重大突破“别有一番兴奋在心头”:“三门峡盆地再获高产工业油流,可以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名副其实的‘加油’。我希望它能早日实现油气工业化开发,为我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先例。”

  三门峡盆地油气新发现和突破,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成果,开辟了公益性油气勘查新区新层系,对全国中小盆地油气勘查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从中,我们也梳理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扎实做好基础地质调查、创新技术方法体系等。”张作衡表示,通过扎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团队发现了优质烃源岩,打破了三门峡盆地没有油气潜力的传统认识,创新提出了断陷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新认识,指导了有利区带优选和井位部署,适用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的经济高效绿色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更是有力支撑了油气调查实现快速突破。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分3个层次部署调查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三门峡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建设,服务油气企业勘探评价和产能建设;二是加强华北南部地区中小盆地群油气调查,实现由单一盆地向多个盆地的油气发现与突破;三是优选一批油气地质条件有利的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调查评价和技术攻关,推动中小盆地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新领域。

  油气地质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全力端牢能源饭碗的道路上,还有更多“三门峡盆地”,等待他们去探索、去发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