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行业聚焦 | 矿业行业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8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近期,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关注,成为继ChatGPT之后的又一个现象级人工智能产品。

  以DeepSeek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备受推崇,各方也在思考如何将大模型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在人工智能时代抢抓发展机遇。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矿业行业也加入了DeepSeek运用行列。2月12日,国家能源集团上线涵盖DeepSeek系列模型,面向各单位系统应用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模型调用,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智能化需求。同日,中煤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在现有“智控”大模型基础上成功接入DeepSeek,推动了DeepSeek大模型与产销平衡模型、安全生产管理、合规审计等多个核心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2月13日,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坤安”大模型算力平台接入DeepSeek工作。在DeepSeek等市场主流大模型的能力加持下,“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将全面提升在有色金属领域特别是矿山、冶炼、加工等智慧生产领域和科技研发场景的综合应用能力。2月14日,山西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建立了煤炭行业专属的RAG(检索增强生成)知识库,打造了矿山行业首个基于DeepSeek的煤炭行业级大模型。

  ……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明确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

  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未来10年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25年到2035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将从3985亿元增长至172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6%。其中,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万亿元。

  在矿业领域,继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后,去年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6年,我国将建立完整的矿山智能化标准体系,全国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态化运行率不低于80%。到2030年,建立完备的矿山智能化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实现矿山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应用,推动矿山开采作业少人化、无人化。

  其实,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已初见成效。

  在找矿方面,去年KoBold Metals(硅谷独角兽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就在赞比亚的明戈巴项目上发现了高储量、高品位的Mingomba(明戈巴)大型铜矿床。

  在矿业开采方面,神东集团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下综采工作面目前已经实现井下无人开采,工人坐在地面智能调度中心的“太空舱”里即可一键启动整套采煤设备。

  在智能运输方面,海拔5000米的玉龙铜矿,多编组无人驾驶车队已实现在数千米长、最小宽度为20米、最大坡度为8%的矿道上运行作业。基于人工智能算力底座,可使车载传感器实时上传信号,确保全天候稳定作业。

  在智能装备方面,陕煤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投入使用的智能矿灯、防爆手机、生命体征监测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一对一、多对多语音视频通话以及实时监控、精准定位、现场直播、远程会诊等功能,从而实现井下人员动态健康管理。

  不久的将来,少人化、智能化矿山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矿业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前行。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