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春光
◎ 周 伟
早晨,“吱呀”一声推开厚重的木门,乡村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了我们的生活。奶奶摸着我的小脑袋,对着这一天一地光的世界说:“有光了,心里头每个角落就亮堂了,人才会有底,讲话做事、待人接物、立身处世就不会乱了方寸。”
故乡的晨曦里,出发是宁静而美丽的事,也是生命里每一天的最好展示。我们一群小孩不紧不慢地赶着牛,牛追着晨曦,露珠晶莹剔透,在叶子上打着滚,调皮地眨着眼。大人们仿佛蓄了一晚的力量,眼睛放光,或擎着锄头,或扛着犁耙,或掮着禾桶,弄出一世界的声响,一脚一脚踏在厚实的土地上,走向广袤的田野深处。
奶奶总是早早起床,端坐在荷塘边的木椅上,笑呵呵地和路过的男女老少打招呼:“起得早啊,捡块宝哩!”众人便笑,有打哈哈的,也有笑着应和的。
每个桃花夭夭的春天,我和奶奶都有个小秘密。奶奶牵我到门前的桃树下,让我站直,贴着我的头,拿柴刀在树身上划一横。她满面春风道:“过了年,奶奶瘦一圈,树高一轮,伟宝又长一尺了。”这秘密藏在桃树上,一年又一年。
大队没有像样的教室,便把榨油坊改装了。那些年,“嘿哟嘿哟”的榨油号子低沉有力,黄灿灿的香油如线般流淌。大队部拆下油光发亮的厚木榨和宽木门,做成黑板和课桌椅。黑板上粉笔写就的白色方块字,成了我们眼前的光明。
即便在饥饿的年代、贫穷的山村,乡村的光仍是知性的光,如阳光、水和氧气,滋养着大地。
夜晚走山路,举一支火把,心里便亮堂堂的。奶奶站在进山的路口,将火把递给过路人,高喊一声,给人壮胆、热情与力量。她说:“心里亮堂堂,夜就不会黑;心里亮堂堂,黑的世界也会渐渐变白。”
有月的夜晚,饭场最热闹。众人纵论天下事,辩明家中理。若哪家出个忤逆子或不孝媳,必遭唾骂。“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这些古老信条,护着一方平安。乡村祠堂高大堂皇,再穷的人家也要捐钱修祠续谱。邦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自古而然。
乡村人怕伤和气,信奉少结怨、不树敌、化干戈为玉帛。阳光下总笼罩一团和气。
如今想来,这是大爱与和谐。孝善如光,正义如剑,仁慈如佛,乡村的美好才得以延续。奶奶说,乡村是棵参天大树,开枝散叶间,光亮层层叠叠,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乡村的光,看得见,摸得着,有声响,有色彩,如人一般有情义、有生命。它是我生长的光,是情感之光、生命之光、大地之光。我们的身躯、血液、骨骼皆由土塑成,灵魂亦是土做的。把光种在土里,风一吹,春光弥漫村庄,希望便在身旁千万次生长。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