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奇飞云: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12
全国人大代表奇飞云建议
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内蒙古实施生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奇飞云建议。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沙漠等丰富多样的自然形态。一直以来,内蒙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不断厚植绿色优势。2024年,内蒙古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2442万亩,约占全国总任务的45.8%。2025年,内蒙古计划完成防沙治沙2000万亩以上,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新建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配套治沙140万亩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区域保护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以更强定力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坚持不懈保生态、抓节约、治污染、促转型,坚决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奇飞云建议,加大对内蒙古生态修复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支持在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大对内蒙古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并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区、旗)的数量,提升县域转移支付资金基数水平。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