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局长话找矿 | 以改革方式解题思维纵深推进找矿行动
◎ 徐志文
四川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基地。目前,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00种,优势矿产资源呈现出“864”的特点:8个矿种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一(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沥青、钛矿、钒矿、硫铁矿、芒硝、盐矿),6个矿种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二(稀土矿、锂矿、铁矿、铂族金属、锆矿、石棉),4个矿种查明资源量位居全国第三(钽矿、铍矿、碲矿、晶质石墨)。
“十四五”以来,四川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的重大使命,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机遇,汇聚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地勘行业力量,突出急用先行,加大精查力度,优势战略性矿种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全省新发现大型石墨矿3处,大、中型磷矿6处,大型铀矿1处,锂、稀土、金、油气等矿种资源储量大幅增加,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伟晶岩型锂矿新增资源量257万吨,累计探明资源量超500万吨、占全国80%,总量居亚洲第一。新增磷资源量16亿吨,增量居全国第二。晶质石墨探获资源量超2300万吨,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稀土矿预期新增资源量496万吨,国家稀土资源基地地位更加巩固。天然气、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4.41万亿立方米、1.89万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十四五”以来,四川省财政累计投入4.21亿元,引导社会资本累计投入20.83亿元实施找矿。四川省在全国首创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市县出资2.14亿元参与找矿,成功破解以往市县财政“零投入”难题。设立资金规模50亿元的资源能源投资引导基金并完成首个投资项目签约,为畅通战略找矿投融资渠道迈出关键一步。
强化多维政策供给。四川省出台进一步规范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7个政策文件,提升矿政管理精细化水平。发布《南红玛瑙矿勘查开发技术导则》,填补国内空白。制定《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外部环境保障承诺书》,实行重点矿业项目“用地保姆”机制,优化找矿外部环境。
深化找矿科技赋能。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科技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着力破解成矿理论、综合应用等科技难题,2025年确定5个科技支撑找矿行动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建设AI找矿平台,新圈定找矿靶区87个,四川经验在全国第四次区调大会上向全行业推介。
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四川省拓展区块来源,新设勘查开采区块41个。合理把握矿业权出让时序和节奏,综合运用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科学高效配置矿业权,推动资源跟着产业走、产业向着高端走。“十四五”以来,四川省已累计出让矿业权290宗,实现出让收益363亿元,2024年首次实现矿业权出让数量、收益“双百”突破。
高效推进资源开发。四川省全力推进红格南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创造了“当年获取矿业权、当年完成可研设计、当年通过用地预审、当年实现项目核准、当年开工建设”的四川奇迹。省属企业乐山北油气区块实现首井开工,从资源获取到开工用时仅5个月,创造了四川速度。
下一步,四川省将聚焦勘探与开采、开发与保护、资源与产业联动的难点痛点问题,以改革方式、解题思维纵深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全力服务保障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积极构建找矿“一盘棋”格局。推动组建跨部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专班,建立省、地、企、校找矿协调联动机制,召开市(州)和重点矿企找矿工作座谈会,加强专家队伍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统筹谋划“十五五”找矿新篇章。加快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订单式、众筹式调查等重大创新举措加快落地。大力实施1∶5万矿产地质调查规划,确保1∶5万矿产地质调查覆盖率到2030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切实增强找矿后劲。
大力培育地质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强战略性矿产成矿理论与规律研究,推进找矿预测技术创新。实施勘查找矿、低品位矿选矿等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进绿色勘查找矿装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全面实施绿色地质勘查。推动AI找矿、矿山大模型迭代升级,培育形成全国智能找矿和数字矿山建设新范式。
扎实做好地勘单位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深化地勘单位改革,深入推进事企分离和专业化整合,强化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畅通资源能源开发内外双循环,推动形成深化改革与找矿突破协同并进的新局面。
持续完善探采产统筹机制。以钒钛磁铁矿为试点,建立健全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按照“以产定矿”原则,合理有序投放矿业权,引导资源最大化在川转化利用,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作者系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