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厅局长话找矿 | 大力实施科创引领等三大战略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19

  ◎  吴祖云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横跨扬子陆块、秦岭-大别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累计发现150种矿产,占全国173个已发现矿种的86.7%。其中102种矿产资源量已查明,占全国163种查明资源量矿产的62.6%,是矿种较齐全的省份之一。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牢记嘱托,聚焦找大矿、找好矿,不断优化工作机制,组建多个工作专班、找矿突破青年工作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其中,页岩气勘探和铌资源利用分别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鄂西地区鄂建页2井取得了二叠系大隆组、孤峰组等多层系页岩气调查新发现,全省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到14.23万亿立方米。鄂西北“两竹”地区探获的铌资源达253.8万吨,占全国铌资源总储量的54%,成为全国最大的可利用铌资源战略基地。此外,在大冶市龙角山矿区累计查明钨资源量达10万余吨,达到大型钨矿床标准,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钨的最大发现,改写了湖北省无大型独立钨矿的历史。

  丰硕成果得益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和积极进取。下一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将认真学习贯彻湖北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七大战略行动”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延伸提升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的资源华章。

  一是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创新策源力。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聚焦基础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地质勘查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地质找矿的精准度和效率。立足湖北省科教优势,借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非地学合作中心和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研究中心等地质类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强大的人才技术优势,优化科研管理、人才激励等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提升地质找矿产业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质勘查、矿产开发、深加工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链条。增强政策扶持,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地质找矿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地质找矿产业竞争力,为地质找矿工作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矿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上,重点聚焦湖北省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链、供应链延伸。积极推进“两竹”地区铌-稀土资源基地建设,加快铌资源转化利用,打通探、采、选、冶技术链条,尽快形成铌资源和铌产品供给能力。

  三是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增强地质找矿工作区域协同力。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和湖北省地质局“厅局融合”要求,同步促进央企、地方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探索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实施链式开发策略,共同构筑繁荣的产业链生态。积极探索通过“央企+民企”联合体模式,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到下游产业链中,形成良好产业生态。联合区内优势技术力量,深化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建成国内一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找矿协作机制,共享地质资料和信息,探索共建“长江中游页岩气产业带”,共享鄂西-渝东区块勘探数据与技术成果。积极推动鄂西北铌钽稀土资源基地与江西赣州稀土产业联动,谋划构建稀有金属“采-选-深加工”跨省协作网络,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