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河西走廊经济发展
助力河西走廊经济发展
——甘肃肃南推进法拉沟煤矿外围煤炭勘查纪略
◎ 李欣远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草场丰沃,牛羊成群,自古以来有着“金草原”的美誉。2025年新春伊始,随着“甘肃省肃南县法拉沟煤矿外围煤炭详查探矿权”拍卖落锤,地质找矿的“春风”为这片“金草原”的发展送来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添动力
甘肃省立足发展大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办法、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同时,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在推进地勘基金成果转化实施方面持续发力,从项目申报到矿业权出让,层层打通办事绿色通道,通过“一次办”“随时办”等有力措施,全方位为矿产资源开发筑牢坚实保障,政策支持为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双向赋能,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地质找矿的发展动能。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以来,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锚定省内多个靶区,以查缺、找量为目标,力争在区域矿产资源量上取得新突破,持续用力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2021年,一四九队聚焦河西缺煤区,在原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周密分析,将法拉沟煤矿外围区域确定为新的找矿靶区。
攻坚克难出成果
煤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成为“金草原”的发展瓶颈。2007年,一四九队对法拉沟煤矿做了大量勘查工作,但因各种原因未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2022年初,法拉沟煤矿外围煤炭普查被确定为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虽然已有资料显示,该区域成矿潜力大,但钻探见煤情况才是检验前期工作的试金石。“见煤了。ZK301孔见煤7层可采2层,我紧张的心情才算平复下来。”项目负责人王旭东提起当时的情景依旧难掩兴奋的神情;经过ZK301孔取得开门红,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ZK901孔见煤8层,可采5层。
但是,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孔内地层极为松散,塌孔、卡钻频繁、漏矢等问题严重,钻探施工进度缓慢。怎样保证施工进度?如何提升地质资料的准确性?项目团队立即召开技术研讨会,并进行充分讨论,在认真考量复杂地层、孔内地层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和技术应对方面制订了详尽的施工方案,问题得以解决。
施工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C,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项目最难的是钻机用水,最冷的时候水池结冰厚度有五十公分,每天我们凿开水池已经中午了,进度太慢了,想了一切办法都不见效。最后我们在地下埋设水箱,在护壁铺设保温层,在水箱旁边挖设加热槽,才保证了水的温度,这样能继续施工。”现场负责王梦龙介绍说。在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团队采用轮班作业的方式,确保工程进度高效高速。在幕后,报告编写团队同样全力以赴,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通宵达旦地对报告进行精心打磨、反复完善。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团队成员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普查和详查成果的提交,在验收时获“优秀”级,达成了“速度最快、资料最好、报告最优”的目标。
聚力合作谋发展
对于肃南而言,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始终是当地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核心任务与迫切需求。法拉沟煤矿由于产能未能契合相关标准,至今未能顺利从勘探阶段迈向开采阶段,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肃南县始终紧扣发展需求,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关键举措。在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当地政府给予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密切关注与大力支持。县委书记陆思东亲自挂帅,多次深入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精准把握项目动态,并积极与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保持紧密沟通,持续跟进项目进程,确保项目在政策框架内稳步推进。县长钟向辉带领肃南县自然资源局、皇城镇政府等,组成强有力的项目推进团队。此外,他多次前往项目驻地深入调研考察,与项目团队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项目施工期间,正值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物资调配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将钻探施工所需材料及时、安全地运至皇城镇,成为摆在项目负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关键时刻,肃南县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层层打通物资运输的“绿色通道”。同时,为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相关部门还专门派驻医护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全力为材料运输、机械进场创造便利条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如期完成了各项野外施工任务。
肃南县法拉沟煤矿外围煤炭勘查工作的稳步推进,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河西走廊新兴产业承接区”建设的全面启动,这一勘查成果必将转化为推动河西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