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待出征
厉兵秣马待出征
——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中心野外项目出队准备工作纪略
◎ 李海广 王宏利 马晓航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哈尔滨中心”)举全中心之力做好野外项目组出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个小组将分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野外一线开展实地踏查;领导班子逐一听取各项目组技术、方法、路线和业务支撑保障方案;原始资料填写、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国土变更外业调查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如火如荼开展……
2025年,哈尔滨中心共承担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等五省(区)15个调查项目,项目涵盖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表基质调查、生态地质调查、水资源调查、湖泊调查以及地灾排查等多个领域。目前,内业工作已全部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队作业。
精准论证技术路线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地质调查工作科技含量高、技术方法多、标准要求严,没有科学精准的技术路线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保证2025年度各项目取得预期成效,哈尔滨中心在去年年底项目立项论证的基础上,近期又集中两天时间采取“项目负责人汇报+专家提问+集中解答”的方式,对所属项目技术路线逐一研究论证,现场答疑解惑,共同破解难题。
“我们将在3月31日之前完成以往资料的集中研究,出队后按照物探、化探、槽探、钻探的顺序依次施工,待样品报出后,探索构建找矿预测模型,编写成果报告,力争提交找矿靶区1处、区块建议1处。”吉中成矿带蛟河地区金矿资源评价项目负责人段明新胸有成竹地说。
东北多年冻土区1∶25万地表基质调查项目负责人梁中恺更是自豪地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有幸研究解决冻土区地质问题,对此感到无比光荣。今年,我们将运用遥感解译、路线调查、物探、钻探等方法手段,查明地表基质的类型、分布、结构、厚度等特征。同时,有针对性地获取地表基质理化性质本底数据,研究查明调查区地表基质形成演化过程,为提高粮食质量产量贡献地质人的智慧力量。”
“2025年,分析测试样品数量多、种类杂,任务艰巨。目前,年度测试计划已出炉,将以定人定量的方法分解任务,尤其是对影响钻探工程布设的样品,干部带班、加班加点,确保进度、质量两不误。”分析测试实验室主任卢兵对完成年度任务信心满满。
精心组织交流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25年项目立项后,哈尔滨中心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对接需求、学习经验,全面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哈尔滨中心已有50余人次“走出去”开阔眼界,20余名专家教授被“请进来”传经送宝。
东北平原与山地源区湖泊调查、滹沱河上游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两个项目组专门派人到水环中心、水环所面对面学习交流,重点探讨水资源调查技术方法、科研成果,共同破解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生态地质调查团队前往黑龙江省黑河市自然资源局和爱珲区部分农村开展对接工作,并进行深入调研,当得知2024年部分调查成果已应用到农业生产,项目组成员无比欣慰,决定2025年继续加大对盐碱化、土壤沙化、湿地退化以及水质、土地地球化学的调查力度。
针对钻探工程工艺性强、生态要求高的实际,工程勘查室选派20余名骨干到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和地方钻探设备公司学习钻探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先后有1人取得一级技师资格、4人取得中级技师资格、11人取得三级工资格。
为确保野外项目高效有序推进,哈尔滨中心还组织开展了原始资料评比、学术交流、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技术培训,并开设了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安全员等专题培训班,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手上有招法。
精细搞好综合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哈尔滨中心聚焦主责主业,精细做好项目出队前的各项保障工作。
人员定到位。根据各项目工作类型和任务量实际,哈尔滨中心科学合理编配科技人员和工勤人员,进一步增强一线人员整体实力。针对个别项目工作任务多、安全管理压力大、外部关系协调难的实际,他们选拔精干管理干部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充实管理力量,助力项目顺利完成。
装备配到位。哈尔滨中心坚持“好人好车上一线”的原则,科学调配自有车辆、工作站等,严密组织驾驶员岗前培训考核;精心检修钻机和物探设备;按照采购程序选定地质调查材料、钻探材料、化验分析材料和安全防护用品等定点供应商,全面做好生产准备;严格按标准要求为每名野外作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民生保到位。哈尔滨中心在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拟订体检方案,优先组织野外一线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并针对分析测试、钻探等特殊工种人员增加体检科目;扎实开展野外作业卫生知识培训,为林区作业人员注射森林脑炎疫苗;野外期间,建立行政处室与业务处室互助对子,帮助一线人员解决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业精于勤,事成于细。哈尔滨中心党委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做好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为己任,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丰硕的地调成果助力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