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地质力量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26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精准对接需求,科学规划项目,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

  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地质力量

  ◎  王大伟 景利年

  放眼齐鲁沃野,广袤的齐鲁乡村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山东省地矿局)正以地质服务为笔,精心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山东省地矿局聚焦服务国家、山东省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开展地质工作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科学规划地质服务项目,全面推动地质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服务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撑,为山东省乡村振兴贡献了地质智慧和力量。

  地质找水为民生 清泉润心惠万家

  清泉一眼福百姓,入地千尺取甘露。在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后竹亭村,由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勘查施工的8眼水源井已正式接入当地自来水厂,即将成为当地百姓饮用水的优质水源。

  “因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济宁高新区城东水源地需要置换新的优质水源地。”鲁南院二级研究员卜华介绍,接到任务后,该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成功圈定富水地段,施工8眼探采结合孔,可有效保障当地25万余百姓的生活用水需求。

  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主动对接需求,开展了缺水山区找水、公益性找水打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城镇应急供水勘查等工作,极大解决了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难题,保障了城镇供水安全。山东省地矿局在济南、烟台、临沂等缺水地区累计找水打井600余眼,保障了城乡生活和农业用水。特别是连续多年助力济南市章丘区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极大地解决了当地饮水困难,助力农村供水保障。

  把脉土壤“开良方” 乡村产业更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土壤是关键。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聚力科技创新,深度破解“土壤密码”,在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元素定量解析精准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近5年来,我们陆续开展了6个县(市、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汇总形成近百万条可参考、可延伸、可应用的基础数据,圈定出近200万亩优质土地。”物化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高玉花介绍,根据土壤元素特征,该院在莱阳市、莒县、兰陵县等县(市、区),有针对性地圈定了约5万亩富硒和150万亩富锌、富锗等有益元素丰富的土地,为特色农产品种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在对土壤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还时刻关注有害元素的踪迹,并通过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赋能耕地安全利用。该院地球化学应用中心主任张秀文介绍,近年来,该院先后在沂水县、临朐县、东昌府区等28个县(市、区)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工作,评估了潜在风险及其变化趋势;在高密市、临朐县等12个县(市、区)针对不同农业区域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为维护耕地生态平衡、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禹城市、陵城区试点开展秸秆还田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山东省地矿局各局属单位都在不懈努力。据统计,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已完成潍坊萝卜、莱阳梨、兰陵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3.2万平方千米,采集各类样品15万余件,圈定富硒土地89万亩、富锗土地158万亩、富锌土地454万亩,助力潍坊田柳镇、临沂矿坑镇获批国家天然富硒地块;作为山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主要实施和质量控制单位,该局实施项目110余项,采集检测样品近7万件;完成了山东省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成果集成。

  此外,山东省地矿局还以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为导向,以数字“慧”农、数字“惠”农为目标,大力探索数字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了潍坊市土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录入土壤、大气、灌溉水、农作物等基础数据197万余条。正在建设的山东省农业地质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将为社会提供耕地质量的可视化成果查询。

  地质赋能兴文旅 美丽乡村展新颜

  初春的平邑县九间棚村乍暖还寒,周末踏春的游客已然络绎不绝。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样板村,从“山高涧陡、缺水无路”到成为山东省标杆的背后,离不开九间棚人“战天斗地”的精神,也有地质力量的默默支撑。

  开展公益性水文调查、地灾防治勘查及监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乡村地质旅游资源……“我们以九间棚乡村农业发展为突破口,以摸底调查实际需求、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移交地质服务成果、延续服务工作为切入点,为九间棚提供了专业、科学、合理和实用性强的地质支持。”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书记、队长李兆营介绍,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九间棚全景导览平台、正摄影像图、实景三维模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图集、水文地质调查等一系列成果。

  近年来,山东省地矿局积极推进地质工作与遗迹保护、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开展乡村旅游地质调查评价,调查面积1300平方千米,调查地质遗迹资源、自然景观、历史与文化遗迹近1000处,规划乡村“地质+文化”旅游路线25条,助力济南茶业口镇、淄博池上镇、潍坊胡林古村获批全国地质文化村(镇),青岛灵山岛获批全国首个“地质文化岛”,探索出了地质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助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

  着力服务乡村规划建设,山东省地矿局已先后完成涉及山东省59个县(市、区)的273个乡(镇)、10734个村委会,共计403.6万宗的“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权籍全覆盖调查;承担济宁市高标准农田遥感监测试点项目,首次建立济宁市高标准农田数据库;承担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项目,整合27个政府部门的乡村振兴专题数据,形成了覆盖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等空间特征的自然资源底图,在全国首创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地质力量正在持续发力。未来,山东省地矿局将不断创新地质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持续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地质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