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奏响生态自强的奋进乐章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31

  奏响生态自强的奋进乐章

  ——看江西省如何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  钟南清 皮筱婕

  生态兴,则文明兴。

  近年来,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赣鄱大地,绿意澎湃,自信、自觉、自强的气息弥漫在每一寸土地。

  绿色底蕴厚植发展根基

  绿色,是江西最耀眼的底色,也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这份自信,深深扎根于江西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丰厚的绿色底蕴之中。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江西现有记录的野生脊椎动物1007种,野生高等植物51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9种。每一种珍稀物种,都是大自然对江西的慷慨馈赠,也是江西生态自信的有力见证。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南方铁杉,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内保存有全国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群落,片区内还分布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还有“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动物”——黑麂。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秋冬,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从各地飞抵鄱阳湖过冬,是世界闻名的候鸟王国。它们年年赴约,共同勾画了一幅“候鸟翔集、渔舟唱晚”的生态华章。

  2022年,宜春市靖安县内发现了江西大鲵,这是中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也是首个可记录大鲵完整自然生活史的种群,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民参与共筑绿色家园

  自信孕育自觉,自觉升华自信。这份生态自信之下,是更强大的生态自觉在支撑。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江西省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奋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宏伟目标,为江西进一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指明了路径。

  既重全局,也见细节。对于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困境,江西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以立法“小切口”解决环境大问题的条例。

  如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江西省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是全国首部规范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管理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是全国首部针对湖泊总磷污染防治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一份份生态政策陆续出台,一个个生态举措陆续施行,江西生态建设的绿色改革也在高位支持下渐进渐深,一个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在赣鄱大地上遍处生花。

  走进上饶市望仙谷景区,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曾经的这里是废弃矿区,生态破坏,村落空心。如今,它已完美蜕变。当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望仙谷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大力发展起“生态修复+文旅”新业态。如今的望仙谷,不仅已经重新披上绿装,每年还有超180万人次游客参观游览,综合营业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

  砥砺奋进奏响绿色华章

  绿水青山愉悦目,金山银山振奋心。在赣鄱大地上,江西以自信为基石、以自觉为剑刃,共同奏响了生态自强的奋进乐章。

  目前江西全省已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居全国第七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居全国第四位;全省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国际舞台上,生态江西同样大放异彩。在中欧加强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制对话会上,江西作为中方的八个受邀地方之一,登台分享了江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江西经验”。

  赣州市,在水土保持领域成绩斐然,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项目14个,数量稳居全国设区市第一。该市创新推出“小流域+大棚蔬菜上荒坡”“小流域+特色产业发展”“小流域+生态观光旅游”“小流域+美丽乡村建设”等多种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其中赣县区崩岗生态修复项目、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江西智慧与江西样本。

  纯净资溪,低碳发展。近年来,抚州市资溪县积极推进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创建工作,探索打造“碳”IP,推动“碳传播”,联合8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碳负排放。日前,资溪县大觉山景区获颁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代表其成为全国首家“5A级零碳景区”。

  江西正以坚定的步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向着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让绿色成为江西永恒的发展底色,让生态之美成为江西最响亮的名片。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