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
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
——中煤大屯公司转型发展纪略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通讯员 宗慧芹
在江苏省沛县微山湖畔,一座因煤而兴的现代化矿区,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深刻变革。中煤集团大屯公司(以下简称“大屯公司”),这个曾凭借“煤电运”综合经营模式在全国煤炭系统声名远扬的企业,如今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正朝着绿色矿山、智能化、新能源领域大步迈进。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上,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崭新的光伏板组成方阵,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智能调度中心的大屏上,数据不断闪烁跳动……在这些场景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誓言始终激昂回荡,这正是大屯公司跨越半个世纪发展历程的精神密码。
荒滩苇荡中挺起钢铁脊梁
记者走进大屯公司发展史陈列馆,一面1975年由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煤炭战线十面红旗”锦旗格外醒目。历经岁月洗礼,锦旗依旧色泽鲜艳,“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掘进队——大屯煤矿吴修伦掘进队”的字样,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打开人们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大门。
1970年7月18日,这个日子深深刻在每个大屯人的心中。当天,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齐聚微山湖畔,挥锹铲下建设大屯的第一抔土,也播下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火种。
“刚到大屯时,满目荒地芦苇荡,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借老乡的驴棚,打扫干净铺上芦苇、稻草,就算安了家。”退休职工徐兴林回忆道。缺工厂,他们肩挑背扛、一砖一瓦搭建;没铁路,他们一寸一寸铺设铁轨;无电厂,他们从零开始建设。
大屯第一代建设者秉持“我们也有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的信念,日夜奋战,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这片荒芜之地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会战”高潮。在全国煤炭战线赫赫有名的大屯公司吴修伦钢铁掘进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时光流转,昔日的芦苇荡与荒地,逐渐被高耸的井塔、整齐的厂房和四通八达的道路取代。夜幕降临,矿区内灯光渐次亮起,宛如繁星,照亮这片土地,也照亮大屯人砥砺前行的道路。
如今,面对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发展现状,大屯公司果断将开拓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众多干部职工背上行囊,奔赴新疆、甘肃、陕西等煤炭基地,开启新一轮艰苦创业,向着再建一个新大屯的梦想奋勇前行。
老矿区的转型蝶变之路
在大屯公司发展史陈列馆展览墙上,一张泛黄的1990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吸引参观者驻足。上面刊载的《煤电运同步建设的典型——访大屯煤电公司》长篇通讯及配发的短评《大屯的启示》描写到:“大屯矿区实现煤矿、电厂、铁路运输同步建设,煤电联营。这一成功实例,对我国能源工程建设很有启发。”
大屯公司建设者仅用8年,就初步建成煤矿、电厂、铁路综合经营格局,率先在全国构建“煤电运”一体化综合经营的“大屯模式”,开创煤电联营先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多数煤矿陷入亏损困境,大屯公司却凭借铁路运输、电厂和选煤厂的盈利补贴煤矿亏损,经营得红红火火。”这种在艰苦创业中探索出的煤电联营模式,至今仍被行业称赞。
作为中煤集团旗下的老牌企业,大屯公司完整见证了国家煤炭产业从起步、兴盛,到衰落,再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
面对资源枯竭与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大屯公司通过战略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煤炭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整合煤炭、电力、铝加工及能源服务业务,形成全产业链协同效应,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近年来,大屯公司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本部、甘陕、新疆三大基地建设,积极践行煤炭与煤电、煤电与新能源“两个联营+”发展模式。
全力构建“一张网、一张图、一朵云、一平台”的智慧矿山体系,开拓“零碳电网”业务以推动电力产业转型,并初步建成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全面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大屯公司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精神火炬照亮新征程
“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我就去陈列馆,那里总能给我力量,激励我勇往直前。”大屯公司年轻技术能手马乐乐告诉记者。一座座奖杯、一个个奖牌,成为新一代大屯人弘扬优良传统、阔步向前的不竭动力源泉。
在大屯公司姚桥煤矿-850辅助回风巷,跟班副队长李少华专注调试掘锚机。作为“煤三代”,他接过先辈接力棒,带领团队攻克硬岩掘进效率难题。“老辈人用铁锹创造月进百米佳绩,我们用岩巷综掘实现日进5米突破。虽然工具变了,但‘创纪录’的劲头和拼搏精神从未改变。”李少华坚定地说。
大屯公司建设新能源示范基地时,精神传承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恶劣天气和紧迫工期,全体党员主动请缨组成突击队,在零下10摄氏度寒风中连续奋战72小时。他们双手冻红、脸颊干裂,却无人退缩,争分夺秒安装光伏板,诠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大屯人奉献精神。率先建成大屯公司新能源示范基地,成为中国中煤第一座光伏发电站。”大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智能矿山灯光照亮地下千米巷道,微山湖浪花轻拍岸边光伏阵列。大屯公司转型历程,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典型路径。
从“出煤炭”到“出标准”,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发展赛道虽变,但大屯人特有的精神始终未改。回溯历史,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大屯人战胜艰难险阻,不断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大屯特色的发展之路。如今,大屯人正向着绿色、智能、创新的未来大步迈进,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