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破茧成蝶美自来 ——关于我国矿业废弃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调查

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 评论 2020-06-25

一串串葡萄似珍珠般悬挂在藤条之上,苹果林的苹果已有鸡蛋般大小。虽然才是6月,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附近的果树林里已呈现出丰收景象。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遍布尾矿废石的废弃铁矿坑。

而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省新乡市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也是游人不断,成了当地一个著名景点。这块过去寸草不生的矿山废弃地,如今成了身披彩衣、展翅高飞的“金凤凰”。

这只是近年来我国对矿业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科学利用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这几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内一片片矿业废弃地经过整治和修复,正变为一座座山清水秀的金山银山。

徐州让采煤塌陷地成为美丽的城市景观(资料图)

破解矿业用地难题

众所周知,我国是矿业大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活动历史久、范围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矿业用地规模和数量也随之增加。有关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土地面积约 362 万公顷,已成为国内主要的用地行业之一。

为了破解矿业用地难题,自然资源系统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矿业用地新路子,特别是在广西平果铝开展的铝土矿采矿临时用地的创新实践,有力地影响和推动了我国矿业用地制度的改革,为全国类似条件的矿山企业解决采矿用地问题、缓解当地土地供应紧张局面,以及矿业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样板。

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一些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而相继关闭,工矿废弃地利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矿产资源整合的政策落地,各地相继关闭重组了一大批中小型矿山、依法取缔了大量的非法矿山后,大量的工矿用地被废弃。

更重要的是,由于过去在矿业开发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不够”的问题,不仅导致了大量工矿用地的废弃荒芜,加剧了用地矛盾,还破坏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加大对矿业废弃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加快了废弃矿山土地的综合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超1000亿元,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92万公顷,治理率约为28.75%。

从总体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矿业废弃地综合整治主要集中在煤矿废弃地和有色金属尾矿库植被覆盖等工程,而从目前国内矿山修复成功案例来看,综合其不同功能与特性,主要有生态恢复类、资源利用类、旅游开发类、复垦造田类、引水造湖类、垃圾处理厂类、仓储类七大类型。其中,生态恢复类、旅游开发类占据主导,约占国内矿业废弃地工程的一半以上。

尤其是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统筹推进全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我国的矿山生态修复及土地复垦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可以说,我国矿区废弃地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统筹领导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进入法规化、标准化、常态化的轨道,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治理技术日趋完善并处于不断优化阶段,已逐渐形成了矿业废弃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多种模式。

废弃矿山变身高效农田

山东省泗水县圣水峪镇原有小型采矿企业200多家,2008年底泗水县含铁辉长岩矿集中关停后,露天采矿形成的废弃矿区达数千亩,废弃矿区内的土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安全等问题突出。为解决废弃矿区地貌生态环境问题,缓解耕地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泗水县政府决定成立废弃矿区土地整理示范区。

2011年,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在泗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圣水峪废弃矿区的土地修复项目,秉承“土地修复、固废利用、新型建材、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的原则,探索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内首例非财政投资下的“土地修复、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让废弃矿坑变成了绿水青山,还让其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带动了周边3个村庄200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据了解,该公司在土地整理完成后,依靠工业产业效益,持续对项目区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产业进行投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整理好的土地全部发展经济林业和高效农业。通过3~5年持续投资培塑,形成以鲜食葡萄、绿色无公害樱桃两大经济林业以及绿色蔬菜、淡水养殖为辅的立体农业产业基地,并通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运营,依托农产品销售形成新的农业产业现金流。农业产业现金流的形成完善了农业产业自我造血机制,具备了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几年来,该公司累计投资2.2亿元,累计流转农田土地6000余亩,累计高标准整理完成土地2000余亩,发展葡萄、樱桃等生态农业1700余亩,淡水养殖200余亩,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200余亩。

矿地融合相得益彰

广东东升集团顺兴石场在现有砂石骨料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后续产业的植入和跟进。他们积极对接当地总体规划,从矿业纵向延伸、横向跨界融合多维度出发,将企业发展与当地政府的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紧密结合,在矿业上游(研发孵化)和下游(砂石关联产品深度加工及制造服务业)产业延伸发展上,以及“矿山+旅游”的横向跨界融合发展上,都与当地政府的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和着力发展森林乡村度假、乡村文化体验、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业的战略定位紧密配合。

砂石矿山关闭之时,也是新的业态形成之日,从而有效盘活了矿山用地,让矿山用地变成了新的风水宝地。目前,顺兴石场对原来的闭坑进行了生态修复,在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商务教育、休闲度假及相关公共事业等社会功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完整矿业产业生态圈层。

远期的项目定位则是国际矿业产业创新智慧谷、绿色建材产业园、矿山文化主题小镇和广州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并以此激发休闲旅游、生态居住、文化科普、商务会议等宜居宜业宜游的矿业文化主题小镇发展。

作为煤炭城市的江苏省徐州市,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和废弃露采矿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加剧了用地矛盾,影响了徐州市的转型发展。

为了统筹解决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徐州市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针对资源枯竭型矿区、生产型矿区开展综合整治,将采煤、沉降预计、生态修复、居民点安置、产业布局、土地复垦等融为一体,解决矿地矛盾,消除了农民搬迁、被动城镇化等负面影响,实现了统筹城、矿、乡三个核心要素的协调发展,探索出了矿业开采、生态修复和城、矿、乡统筹“三位一体”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徐州市通过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整治,盘活矿区土地资源,利用采煤塌陷区的资源优势,发展湿地旅游度假区、农业观光带、循环经济产业园、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了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优化了产业布局。

残山剩水成美丽景区

今年“五一”期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河南省辉县市凤凰山景区的游人依然络绎不绝。 谁曾想到,原来一个人见人躲的矿区废弃地,现在竟然成为一个美丽景区。

20世纪中期,凤凰山大小水泥厂遍布,小石渣厂繁多,石灰窑烟尘四起,昔日美丽的凤凰山受到重创。从2006年开始,先后实施四期凤凰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对凤凰山森林公园进行升级建设,不断完善供水、供电、照明、通信等配套设施,凤凰山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成为了省级和国家级矿山公园。

如今的凤凰山百花盛开,芳草萋萋,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新乡市也得益于凤凰山这个“后花园”,城市品位迅速提高,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徐州的潘安湖风景区原为污水横流、荒草丛生的采煤塌陷区域。当地政府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游则游、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的原则,采用“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模式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将采煤塌陷区治理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潘安湖由采煤塌陷地蝶变为国家4A级湿地公园后,知名地产企业相继入驻,着力打造2.6万亩集旅游、养老、科教、居住于一体的科教新区。

徐州市东珠山为历史采矿遗留下的废弃矿山,地形地貌遭到破坏,同时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当地政府以“修复生态、覆绿留景、凝练文化、拉动经济”为原则,建成了日潭、月潭、珠山瀑布、山间云梯等,成为遗址公园的亮点。现在的珠山宕口不仅生态环境改变了,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很多知名企业也选择入驻徐州,还带动了周边土地价值提升。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