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漂泊抑或回归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10-09

  ——读贾志红散文集《芒果雨》

  ◎  张立新

  “哐当!天上掉下个贾志红。”这是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说的一句很有意思、也很有份量的话,干脆利落,妙趣横生,可视为对贾志红其人其文的按语。其实贾志红“掉下”人间已有些日子了,比如她这本获得孙犁文学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的散文集《芒果雨》(现代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在出版五年之后,我才从网上购来阅读。

  《芒果雨》分三辑,即“非洲记忆”“悠游四方”“情怀深处”。掩卷之后,对比各辑篇目,感觉空间上有个由远及近的过程。具体讲,就是从第一辑到第三辑,所选篇目,内容和情感由远而近,从外到内,空间范围在逐章缩小,视角在一点一点收拢,情感却在一寸一寸挚热。全书的叙述次序,仿佛一只摊开的手掌,从接纳万物,在外漂泊,然后慢慢往回收,一直到紧紧攥起了拳,从空间的广阔转向情感的最深处、亲情的最暖处。各辑文章的选录和次序,恰好清晰印证了作者的心路历程。

  “非洲记忆”记述“我”在非洲工作游历时的所见所闻。那些在非洲见过的景(《涓流》《芒果雨》《桉树林》等)、遇过的人(嘎宋、杰杰纳、杰内芭等)、经过的事(《中国结》《粉红色》《巴郎桑》等)、处过的动物(虎子、胖胖、小泉等),这些发生在非洲大地,发生在“我”工作生活范围内的爱恨情仇,融入了“我”本来“散漫而无拘无束”的生活之中。在很多故事中,“我”既参与其中,又游离之外,用当事者和旁观者的两种心态,通过一个个小人物、一件件平常事,伴以独特的触觉,将非洲的地理人情轮番细致地表达出来。无论是完整或是点滴,都带着友好、温厚和优美的姿态。比如,叫嘎宋的小男孩,虽然语言不通,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给彼此带来快乐,宛若非洲的未来和希望。《杰内芭》的理想,只是居有所,有衣食,但实现起来却是那么艰难。那些存留于看似琐碎记忆中的关于爱、友谊、欣悦,以及拥有和失去的事,何尝不是在《乳油树下》一一发生的呢。而对芒果花味的敏感和对芒果雨的期盼,该是对故乡的回望和呼唤吧。这样的回望,将遥远的非洲和心中的故土,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又让人几乎忘了地域的遥远。

  “悠游四方”是在国内的行游记忆。本辑文章的特色,是每到一地,“我”的心中所想,远比眼中所见要丰满得多、绚烂得多。景致成了陪衬,思想却在处处闪烁,这和大多数游记文章大为不同。比如,看似写卡子山的垭口,却浓墨引出了人生的低处,当地理和人生的“垭口”叠合时,垭口显出了它的奇妙意象(《垭口》)。到黔东小城隆里,它的大风起兮、小桥流水的韵味,被眼下和往昔的米酒、笙歌、战争、诗人填满,褶皱深处的内涵被“我”读了个透(《青山明月不曾空》)。最打动我的是这篇《一路嫣红,一路嫣红》,在果洛草原,一条铺满野花的小路上,遇着同行的帽檐低低的男人,都在一直走,一直走。让我忽然想起那首《雨巷》。这难道不正是散文版的《雨巷》吗?一边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边是平缓而蜿蜒的花径;一边是丁香一样的愁怨的姑娘,一边是花径中沉默的男人;一边是油纸伞,一边是低低的帽檐。不论虚拟或是写实,都让人有种擦肩而过、怦然心动的感觉。于景之外,还刻画出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盲人老乡(《摘一颗颗星星送给你》)、拉卜愣寺前的店家《(吉祥三宝)》、小巷里的寂寞女子(《垭口》)、丑男人老谢(《向导老谢》)、野长城保护者老狄(《古北口的老照片》)等,这些人物,是游记里跳动的音符,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让景致的色调生动起来,也让阅读的趣味浓厚起来。在“悠游”的文章中,作者不时以恰到好处的排比句,层层递增,勾勒出优美、深刻的味道和气势,读来很过瘾。

  “情怀深处”是悠长的家族亲情。看《最后的温暖》里的祖母,《中药的味道》《北邙往事》里的母亲,《阳光暗房》里的父亲,《暖香》里的祖母与外婆,《歌谣》里的祖父、继祖母、萍表姑、兰儿,《十年》里的恋人,《长成一座岛屿》里的儿子,这些亲人之间所有的爱恨冷暖,感人肺腑,一篇一篇撞击着我的心灵。尤其是《最后的温暖》,在祖母弥留之际,忆起她的委屈与挣扎、坚韧与包容、平静与憧憬,以及祖父的自我救赎,一字一句,字字戳心。读完之后,让我在深夜默然流泪。“优秀的书有资格吸饱人类的眼泪”(《童话不落幕》),这句话对《最后的温暖》以及姊妹篇《歌谣》特别适用。相对来说,《歌谣》的色调就暖和多了,因为归宿有了,恩怨没了。至此,作者的心路,完成了渐渐回归、收拢的历程。

  像作者在后记中所说:“人在敏感的时候,心会格外细腻,格外洞察周围的细小变化,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通读《芒果雨》,这种敏感和细腻随处可见。书中三辑,似乎可以用“看”“想”“摸”三个字来概述。“非洲记忆”是“看”,用异乡客的目光,客观又深情地旁观遥远国度的人文景致,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悠游四方”是“想”,这点很特别,因为贾志红的游记,极少平铺直叙,很大程度是心在自由地翱翔;“情怀深处”是“摸”,只有最深切地触摸,才能进入亲情的最痛最暖处。

  《芒果雨》出版至今,贾志红又有多篇散文在各大刊物不断问世。像《迁徙的树》《芭蕉》《钻石之心》《粥》《泡桐花》《那极小的部分》《蓝羽鸟》《暖香》,以及《黄河》杂志连载她的非洲系列散文,每读一篇,都让人耳目一新。恰如李少咏在《芒果雨》序言中所言:“您一定会和我一样,很容易地感觉到一种足以烛照现实人间的清新之风的吹拂。”

  这种吹拂,不管是读贾志红关于漂泊抑或回归时的文字,都能感受得到。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