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创新逐梦 制造强国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1-10-29

  ——中信重工建厂65周年回眸与展望

  ◎  特约记者 周强 通讯员 张娜娜

  10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供应商、金融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的250名代表齐聚中信重工,共贺中信重工建厂65周年,共商共谋中信重工创新发展大计。

  走入中信重工车间,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油压机上,直径7.7米的特大轮带正在紧张锻造;大型阳极炉、RP200-160高压辊磨机、Φ6.4米×11.15米的溢流型球磨机、国内最大规格的CSM-1500立式搅拌磨等一大批特大型装备正在有序加工装配……现场轰鸣火热,工人们干劲十足,参观者们热血沸腾。

  65年来,中信重工伴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复兴脚步,传承红色基因,在持续改革创新中,“共和国长子企业”挺起“中国工业脊梁”,成就“重大装备的摇篮”,以“代表国家和世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的非凡成就,绘就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累计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机械产品350余万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270项;拥有59项核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保持国内或相关领域记录33项……

  65年来,中信重工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彰显硬核担当。从密云水库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到国产航母、神州飞船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及装备,中信重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制任务,相继推出了一批堪称“国之重器”的重大技术、重大产品、重大工程。

  国家民生、逐梦深蓝、砺剑长空……每一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都是中信重工自主创新的有力见证,每一件装备研制的应用都映照了中信重工的硬核担当。

  65年来,中信重工以开放合作,以大格局、大气势、大气魄的格局思维,不断扩展“朋友圈”“合作圈”,结交了江铜集团、铜陵有色、紫金矿业、中国黄金、海螺集团、塔牌集团等120余家战略客户,打造了由300余家单位组成的合作共赢圈。

  在中信重工的创新发展大会上,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俞章法介绍:“站在新起点上,中信重工将瞄准世界一流,主动担当实业报国、制造强国初心使命,坚定不移筑牢国之重器的地位,坚定不移强化硬科技实力,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上贡献中信重工力量。”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