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提质增效 稳中求进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1-13

  ——从中钢协年度会议看钢铁行业发展态势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三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报告显示,2021年,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钢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减少约3500万吨。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63362亿元,同比增长36.25%;利润总额3517亿元,同比增长86.46%,创历史最好水平;销售利润率为5.54%,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钢需求总量将有望与2021年基本持平。

  “十四五”开局良好

  报告显示,2021年,钢铁行业克服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主动适应钢材市场需求变化,积极维护供需平衡,全年生产运行保持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钢铁企业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从钢铁供需两端看,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2021年初,钢铁行业努力满足下游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钢材市场旺盛需求,充分释放产能,钢日产水平1-4月逐月环比上升,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局面。进入5月以后,随着限产措施的落实和下游行业需求增速放缓,钢铁行业适时控制产能,钢月产量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前11个月,钢产量9.46亿吨,同比下降2.60%,折合钢表观消费量9.08亿吨,同比下降5.2%;生铁产量7.96亿吨,同比下降4.20%;钢材产量12.23亿吨,同比增长1.0%。预计全年钢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减少约3500万吨。钢材库存从3月上旬达到高点后逐步下降,年末与上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总体来看,全年钢材供需基本平衡,为下游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进出口情况看,随着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的调整,下半年钢材出口呈逐月量减价升、出口均价高于进口均价的态势。去年初,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3、4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快速提升。随着国家两次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自7月份钢材出口量呈逐月减少的态势。前11个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187.5万吨,同比增长26.7%;进口钢材1326.7万吨,同比下降29.6%。自8月份起,钢材出口价格连续4个月高于进口价格,表明我国钢材进出口结构在持续优化。

  从经营业绩看,钢铁行业通过挖潜增效,努力克服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困难,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受成本和需求影响,钢材价格先扬后抑,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前11个月均值为142.96点,同比上升37.67%。会员钢铁企业积极挖潜降本、提质增效,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63362亿元,同比增长36.25%;利润总额3517亿元,同比增长86.46%,创历史最好水平;销售利润率为5.54%,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11月当期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环比下降64.03%。

  从绿色发展看,“双碳”目标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钢铁企业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截至去年底已有34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其中23家完成全过程改造并公示,钢产能约1.41亿吨;11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钢产能约8400万吨;此外,有61家企业正在进行公示前专家审核和企业整改。

  铁素资源供给及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废钢使用量增加和国内铁矿生产保持稳定,我国铁素资源供给及结构逐步优化。2020年,我国进口铁矿11.7亿吨,国产铁精粉2.71亿吨,废钢消耗量2.3亿吨,对钢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15%和20%,铁合金为3%。国产矿和废钢贡献率合计为35%。去年前10个月,进口铁矿石、国产铁矿石、废钢,对钢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0%、15%和22%,铁合金为3%。国产矿和废钢贡献率合计为37%,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2021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政策措施体系更加完善。

  一是出台新的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和产能置换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1月联合发文暂停了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和产能置换。2021年上半年,发布新的项目备案意见和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备案意见,在程序上,明确钢铁冶炼项目必须先进行产能置换;在厂址上,明确提出鼓励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在新选厂址规模上,沿海地区、非沿海地区高炉-转炉工艺粗钢产能总规模分别不低于2000万吨/年、1000万吨/年,电炉工艺产能总规模不低于200万吨/年。

  二是全部取消钢材出口退税。国家于2021年5月1日、8月1日,分别取消了146项、23项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目前钢材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已全部取消。

  三是进一步严格钢铁行业能效约束。2021年10月-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明确提出了钢铁等25个重点领域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并强调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分类推动项目提效达标、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要求。

  四是钢铁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将进一步明确具体。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分别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全国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将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要求进一步具体化。

  五是开展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2021年6月至7月,在地方自查自纠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方面组成9个检查组,赴29个具有粗钢冶炼能力的省(区、市)现场检查,查处整改了一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严禁新增产能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吕桂新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恢复发展的总体态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钢铁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机遇看:一是我国经济韧性大,回旋余地大,政策空间大,“稳增长”将成为2022年政策主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回升,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增长,消费有望持续回暖。各项政策正在向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方向汇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等政策,这些都将利好钢铁行业发展。二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绿色低碳倒逼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低碳绿色发展是钢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能耗“双控”将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谁能够在绿色低碳上先行一步,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更强发展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融合,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渠道和新材料研发能力将明显增加。

  从挑战看: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钢铁行业情况看,一是行业运行下行压力明显加大。2021年三季度以来,钢铁行业面临下游需求收缩压力。房地产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下降,制造业投资增幅同比收窄,钢铁行业增速连续5个月负增长,11月当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亏损面超过30%。2022年还将有若干新建成的产能置换钢铁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全行业要实现平稳运行、提质增效压力加大。二是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明显不足。铁矿石资源保障问题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安全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对外依存度高,议价能力弱的根本性问题没有改变,铁矿石价格再次大幅上涨的风险依然存在。三是能源环境约束更加趋紧。煤炭电力保障仍然是影响钢铁行业生产运行重要因素,环保治理、能耗“双控”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硬要求。特别是钢铁行业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之一,绿色低碳发展将是钢铁行业未来必须持续推进的重点任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陈德荣表示,今年钢铁需求基本保持在去年水平,其中房地产行业受“房住不炒”及“三道红线”等政策因素影响面临下行压力,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明显回升;在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政策引领下,制造业将保持繁荣态势。钢需求总量将有望与2021年基本持平。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表示,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地持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以贯之地坚决落实钢铁行业各项政策措施,一以贯之地严禁钢铁新増产能、巩固提升去产能成果,进一步优化结构、支持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加强环保、降低能耗、提升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维护供需平衡、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为钢铁行业实现低碳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要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落实产能置换、项目备案、土地、环保、能耗、安全等规定,坚决杜绝新增产能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

  二是切实维护钢铁行业平稳运行。要认真总结钢铁行业2021年维护供需平衡的经验,完善供给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节奏,切实维护供需动态平衡。要优化钢材出口结构。

  三是鼓励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决打破市场分割、地区封锁,营造兼并重组有利环境。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由企业自主决策。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发展导向。

  四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对环保、节能、低碳改造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对标对表新要求,加大实施力度。要注重科技研发,着力打通工艺技术卡点和装备堵点,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五是加大国内铁矿开采。要继续支持国内铁矿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在产矿山资源接续建设,多措并举建立健全国内铁矿石稳定增长机制,提高国内矿山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