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关于当代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的几点思考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2-04-29

  ◎  傅鼎一

  非物质文化技艺指的是通过口传心授,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工技艺,它是活态的,关于生活生产的独门绝技。在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冲击下,这些技艺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随着老一辈匠人的渐行渐远,它们变得岌岌可危。


  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的,上下品牌的“犀皮漆天地盖盒”

  手艺与守艺

  根据非物质文化技艺制作过程的难易和市场对作品的接受度的表现,我们把它们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市场接受度差、吃苦不讨好型——如湖州的毛笔制作技艺。湖笔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但如今面临着狼毛、兔毛、黄鼠狼毛等原材料价格高起,毛笔成品市场需求萎缩,制笔技艺传承人流失、断档等问题。究其原因,非物质文化技艺来源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社会,是纯手工的产物,在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条件下,有其浓厚的地域特征和局限性。随着现代化书写工具的创造和变革,古法制笔与当代快节奏的消费方式格格不入,目前基本依靠书画从业者和爱好者来支撑这个古老的行业。

  二是工艺过于繁琐冗余,与当代生活理念不符型——如浙东地区的骨木镶嵌和泥金彩漆。曾登上过《国家宝藏》节目的万工轿、千工床,让人觉得其光彩夺目,但是其背后却是极其繁冗的工序和漫长工时。一件作品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最终的效果、经济价值不成正比,制作者需要完全忽略其经济属性片面强调精神属性,这是大多数年轻人难以接受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年轻人更会评估劳动的性价比,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它当作一种农闲时候的生活家常。

  三是过程体现技艺水平、市场反映经济价值型——最典型的就是玉雕技艺。首先玉石材料难以获得,稀缺推动价值;另一方面,雕刻作为一种难以轻易掌握的职业技能,在崇尚复兴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追捧。师父带徒、家族传承、传内不传外的特点,使它成为一种独门绝技。它既可以在经济上养活一个年轻人,又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原料优、过程难、成品美、价格高,这使得玉雕技艺独步江湖,玉雕师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所以,只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技艺才会有勃勃生机,获得世代传承,体现匠人精神,得到经济回报。

  守艺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技艺能否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维度来进行分析判断。

  一是原材料是否是资源型的——如和田玉、寿山石、青田石等天然珍贵宝玉石。原材料在产地已被开采殆尽,只有存量没有增量,以它们为原材料制作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少,资源不可再生,价格水涨船高,各项技艺也会被看好。

  二是制作过程可否标准化量产,做到质量可控——如铁观音制作技艺。作为部分发酵型茶叶的典型代表,它的制作包括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包装等过程,纯手工比例大,制作耗时耗力。有先见之明的福建茶企将铁观音所有的制作过程标准化,做到过程规范、品质可控,将传统低小散的茶叶作坊聚拢成龙头茶叶品牌。茶叶的口感虽然做不到纯手工那样的玄妙,但能保证每一泡的茶汤口感统一,这对品牌化的茶叶生产极为有利,易于市场化推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所以,规模化、规范性、品牌化是传统非物质文化技艺的生存路径之一。

  三是成品能否与现代时尚潮流相适应——如上下品牌。上下品牌以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作背书,充分挖掘失散在中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技艺,包括竹编、刺绣和传统家具制作,锻造出中国特色的日用手工精品系列。其代表作犀皮漆果盘,是漆器大师甘老师历经上百道工序,纯手工打磨,将多种颜色大漆做出犬牙交错的犀皮效应,配上白色和田玉奇石做手握,美轮美奂,倾倒众生,好一出现代髹饰录。这样既成全了艰辛的漆器手艺传承,又契合了大众审美,迸发出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所以,将非物质文化技艺做精做细、个性化、突出私人定制属性,是将它发扬光大的关键路径。

  四是在中国主流文化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是否与国家主流意志相符或在历史上曾被皇家青睐,这对于中国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技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景德镇青花瓷曾被明代皇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重要货物,从中欧、北非、东欧、东南亚、西亚等地换回了大量白银。瓷器被誉为当时世界的白色黄金,奥匈帝国的君主曾用四个龙骑兵战士换取一只康熙王朝的青花大罐,足见其价值连城。在没有专利保护的年代,尽管欧洲人在几百年后才搞明白瓷器的制作方法,但依然不妨碍它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最爱。瓷器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诸如此类,如和田玉、翡翠、青金石、绿松石等稀有玉石,还有贵金属等。

  每当我们看见那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手工艺作品时,可曾感知到我们的祖先,长满老茧的双手,坚毅的眼神,和他们亘古未变的内心。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