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成矿预测三原则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1-31

  1.jpg

      ◎ 王登红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的是自国务院2006年1月20日发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来,2011-2020年间,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为蓝本而实施的找矿行动。这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包括发现一批亿吨级大油田和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新形成几十处非油气矿产资源基地;老矿山深部和边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危机矿山重新焕发生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新发现矿产地不尽如人意,矿业权的投放与交易寥若晨星,新增固体矿产储量十分有限。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2023年1月11日举行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指出,要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

  资料图

  一、找矿难度大,交易风险高

  回顾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所取得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找矿成果只达到预测、预查、普查程度,属于详查和勘探程度的成果并不多。新发现矿产地按照招拍挂的矿业权出让方法来实现成果转化,但矿业权市场交易除了锂矿、锰矿等部分矿种之外,总体上没有形成理想的矿业权交易市场。一些老矿山虽然探明了新增资源储量(探获了高级别资源储量或者可信度较高),但考虑到“缴费”问题,找到的矿越多、规模越大,需要交的“权益金”越多,在没有产生新增经济效益之前,有的矿山企业为了规避“权益金”问题采取“不上报”“少上报”的措施,以至于主管部门很难掌握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专门设立了“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项目。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包括培育矿业权交替市场。但是,市场交易是要体现风险的,而计划经济时期的地质找矿工作并不强调“风险”。也就是说,老前辈们找到的矿,那是控制程度很高,风险较小的实实在在的“矿床”,而不只是“矿产地”。无论是上一轮还是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都强调“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实际上强调的都是国家出资的公益性找矿成果具有风险性,需要通过市场行为、加大资金投入,由非公益性行为来提高勘探程度,满足矿山生产或新建矿山的资源满足需求。这与计划经济年代的找矿成果是不同的。比如,上一轮找矿行动中在新疆某地发现了一个锰矿,据报道达到3000万吨富锰矿、前景达5000万吨。该矿权通过招拍挂出让之后,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勘探,查明锰矿石的资源储量只有299万吨,连原先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品位低于一般工业要求。可见,找矿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那么,如何降低找矿的风险(实际上也是降低矿业权交易的风险)?科学的成矿预测,显然是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最简单的途径。

  二、研究成本低,预测受益高

  科学研究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之重要环节,而且投入相对少,但要保证其科学性,否则会发生误导。也就是说,科学的成矿预测可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非科学的预测不但会误导投资人而且会误导政府;出资人重视科学预测,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受益高。比如,内蒙古白云鄂博是一个世界著名的铁、稀土、萤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共伴生的超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已经生产半个多世纪。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陈毓川院士等的指导下,在包钢集团白云矿区建立科学研究基地,通过5年多的科学预测与攻坚克难,不但成功预测了深部的铁矿,新增铁矿石数亿吨,而且首次系统查明了萤石的赋存状态、分布特征与资源储量,为增储上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包钢集团于2022年1月17日在北京专门开会以示致谢。显然,矿产资源研究所的年轻科技人员得到了历练,而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企业,还是政府,还是国家。这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典型实例。

  三、成矿预测的三原则

  关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预测的原则性问题,国内外均有不少的探讨、论述和成果。如何在“就矿找矿”的基础上,把矿产资源预测工作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要科学地评价矿产资源的“有无”与“好坏”并预测出可开发利用矿体的空间位置,需要把握“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和“时空无限但有序”三个基本原则。

  所谓“物质不灭”,不仅仅是哲学术语,也是现代矿床学研究新进展的体现。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物质只能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变或者从某个部位向另外一个部位转移,而不可能“空穴来风”地从无到有,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不翼而飞”。因此,利用地质学、矿床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示踪技术探索成矿物质的来源,找到其“源头”远比仅仅发现“原生晕”或“次生晕”意义重大。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世界级铜-铀-金-稀土矿床的成功发现即是一例。  

  所谓“能量守恒”,是指成矿物质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迁移、富集与贫化,是需要“能量”和“动力”的,包括热液的搬运、热量的传导、构造的驱动等。

  所谓“时空无限但有序”,是指成矿作用虽然极其复杂、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又非常有限,但成矿规律本身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总会有办法去认识成矿作用发生的机制,反演成矿作用发生的过程,探究成矿物质在四维时空中的迁移轨迹,从而为找到成矿物质最终富集定位的空间位置提供科学依据。

  成矿物质从初始状态演化到最终状态(目前所见)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成矿动力学”的本质,始态可理解为“矿源”,终态即是“矿体”、矿床或矿田、含矿地质体等,而过程即是成矿作用发生、发展的全部历史,这一历史(时间)又是离不开特定的空间的,而所谓的“始态”与“终态”也都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空间支持下的物质状态。

  关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原则性问题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的科学家始终走在成矿预测科研领域的前沿。但是,中国的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多种多样,虽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包括同位素年代学)在“时空无限但有序”这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初步构筑了中国的成矿体系,并提出了“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的新思路,但对“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的问题,我们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这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使“原则”变成可操作性的“规则”“细则”。尤其是在大比例尺成矿预测中贯彻“三原则”,对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将是十分有益的。可以预想,在实际工作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下列问题:①不同矿种的“三原则”如何体现?②不同地区的“三原则”如何体现?③不同成矿时代的“三原则”如何体现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地质找矿的实践来修正、完善,无疑将有助于矿产资源的评价与预测工作,并使之向更加科学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