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姜耀东:加大支持困难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力度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3-07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建议——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煤炭行业老矿区是新中国煤炭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能源基地,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如在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辽宁省、贵州省等都分布诸多煤炭老矿区。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一些老矿区出现了“发展失速、产业衰退、动力弱化、环境约束”等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建议,要加大力度支持困难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

  煤炭老矿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

  在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辽宁省、贵州省等一些老矿区,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煤矿的加快退出,矿区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煤矿产能退出比重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等。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龙煤集团共关闭退出煤矿34处,退出产能1071万吨/年,占集团原有总产能的18.2%;吉煤集团关闭退出煤矿20处,退出煤炭产能1508万吨/年,占集团原有总产能的54%。 2020年,龙煤集团、吉煤集团煤炭产量3703万吨、793万吨,比2015年分别减产844万吨、1208万吨。虽然近年来老煤炭企业加大异地办矿力度,但异地煤矿建设项目滞缓,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三年疫情经济下滑,受此影响经济效益不高、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综合服务能力供给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突出。

  要让老矿区职工同步富裕幸福

  “由于困难落后地区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问题难度极大,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用解决农村扶贫问题一样,久久为功,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煤炭老矿区职工与全国人民同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关注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问题,是姜耀东持续多年的提案内容。

  2017年,他曾提交《关于利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支持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提案》,2020年,提交《关于促进资源枯竭型煤炭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21年,提交《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提案》,均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推动煤炭老矿区健康可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等。而部分先进地区如开滦、徐州、枣庄、淄博等一批煤炭老矿区积极抢抓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新路。

  顶层规划设计推进老矿区转型发展

  2021年,《煤炭行业“十四五”老矿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老矿区转型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传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园区、国内知名的医疗康养基地、区域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到底如何高效促进煤炭资源老矿区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是相关部门需要切实下功夫解决的问题。

  姜耀东建议,要研究制定煤炭老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让支持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落地。

  资源是煤炭老矿区可以持续深挖的发展潜力。

  “要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的资源配置力度。鼓励老煤炭企业加强矿区深部及周边资源勘查,免收或减收矿产资源权益金和资源税,稳定矿区服务年限,支持矿区可持续发展。加大对老矿区老煤炭企业异地办矿项目审批力度,推动异地煤矿建设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姜耀东表示,也要鼓励老煤炭企业组建生产性服务项目公司,走出去承包煤矿。鼓励老煤炭企业与大型企业联合参与国际合作,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和工程承包。

  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还需要从多角度发力。

  姜耀东表示,要研究建立煤炭老矿区振兴发展基金,研究化解老煤炭企业金融债务、政策性破产、统筹就业补助资金等政策措施,多渠道解决企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安置的资金缺口。深入研究减税降费政策,对于老煤炭企业给予特殊的税费优惠和支持措施。研究制定支持煤炭老矿区转型发展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帮助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存留的资源、人才、设备等,找准适合矿区自身特点的稳定发展之路。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与老矿区老煤炭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新建重大项目、新兴项目向老煤炭企业倾斜,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指导煤炭老矿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新格局。充分利用老矿区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优势, 对接先进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承接区域重点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和服务,加强与区域重点乡村、城镇、城市群合作,研究建立能源保障、科技研发、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园区建设、医疗康养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 搭建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