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习近平关于“大先生”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研究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4-17

  ◎  钟苹 成军

  摘要:

  习近平关于“大先生”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该论述的时代内涵主要从理想信念、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为教师队伍指明了前进方向,引导全体教师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行道路上的筑梦人、实干人和引路人。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大先生”重要论述,有益于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激发教师队伍奋进拼搏的力量源泉、在教育强国战略中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立场、在历史方位把握中擦亮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基本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核心要义。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桥梁。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尽管教师的称呼、内涵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变化,但“教书育人”是其不变的根基,“为人师表”是其汇聚的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重要论述为全体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和行动指南,指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道路,阐释了教师在育人育才层面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绘制了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的蓝图和希望。其时代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一隅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筑梦人

  自古以来,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也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最鲜明的主题。在历史前行的过程中,把握中国现实,认清国际风标,服务、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复兴的道路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也是全体教师队伍不可推脱的神圣责任。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国家与人民的新生。广大教师应以“四史”教育为基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时代背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引,用鲜活的实践和生动的现实作为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这其中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教师队伍实现师魂传承、立德树人的着力点。

  如果说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广大教师就是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是新时代中国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青年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广大教师要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用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广博的学识阅历,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小我”融入新时代建设的“大我”之中,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二、心怀国之大者,做着眼国家战略前沿需求的实干人

  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教师的光荣使命。这事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更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族复兴、关乎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方位,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心怀国之大者,心中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上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个人“大格局”与“大视野”观察到世界变化与发展趋势;着眼于国家重要战略前沿需求,既要有思想自觉的先手,又要有行动自觉的高招,同时也要拥有教育家的“大胸怀”与“大气魄”;能够把握好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同时能够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应对国家政策调整、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学生个性需求,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力量。

  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技术生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可以打开多种不同类型产品潜在市场大门,难以复制,具有高价值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要打赢,这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加大力度支持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与中心,创设200多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支撑基础领域研究,致力于培养各行业拔尖人才。除此之外,我国高校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因此,我国高校教师更要勇担重任,瞄准国家新一轮中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始终秉持自主创新理念,最大程度发挥科技创新潜力、释放基础研究能量,进一步加快攻关核心技术尤其是“卡脖子”问题,为国家战略需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肩负立德树人,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引路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思想贯穿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个人道德、家庭道德、社会道德的价值理论与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方针中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的定位置于“全面发展”之上,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教育理论思想的最新成果。

  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国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也是不能偏离的政治方向和原则。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实际思想状况,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衔接,培养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是人格的养成。与此同时,教师应自觉树立“言为仕则、行为示范”的价值引领示范作用,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学层面,应注重“学养积淀”,夯实学术研究基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就要有“一潭水”;在为事层面,凸显“国之大者”,涵养家国大师情怀,始终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牢记在心,深化于行;在为人层面,体现“行为示范”,德高望重,能够树立为世人效法的道德风范,突出言传身教示范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好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4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致力于成长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好老师、大先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安排部署,赋予人才新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使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古今中外,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教育,都肩负着特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目前,亟须教育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习近平关于“大先生”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对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的探寻,更重要的是对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创新人才寄予的厚望。新时代“大先生”作为教育教师队伍之魂魄,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作为社会领域的时代楷模、教师行业的模范标杆,“大先生”不仅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坚实力量,更是回答好时代之问、助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一环。

  [作者简介:钟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成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党委书记。]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