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对风险挑战的方法探索
◎ 苏 琼
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组成之一,是审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具有诚信、谨慎、专业、前瞻性等优势,起到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地质工作是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调查、研究和认识地球,找到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能源、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各类资源,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由政府投入、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负责部署和实施。新时代地质工作正面临着由传统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向综合功能强、服务能力全面的现代地质工作服务转型升级,其过程中必将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本文从内部审计视角,以问题为导向分析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探索内部审计如何帮助组织应对风险挑战并实现组织增量目标。
一、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包括局机关、六大区地质调查中心(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专业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创新单位、转企单位、公共服务单位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原武警黄金部队)等。
中国地质调查局监察审计室下设内部审计职能机构,领导和监督局系统各单位监察审计处开展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评价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和经济效益情况,督促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推动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内部审计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是监督的再监督。除了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也包含对业务活动的审计、对内控制度的审计,还包含风险管理、为战略决策服务等内容。
内部审计应独立于管理层和组织治理机构,II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三线模型直观地阐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现代内部审计已进入“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模式,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尚处在风险导向和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之间。局系统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账表审计发现问题、做出评价。
II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确定的审计范围包含内部控制审计、绩效管理审计、经营业绩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或某一业务的专项审计等。局系统内部审计主要针对单位财务收支等8个方面的审计,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少,审计效能难以实现。
随着大数据、数字化、AI时代的到来,局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手段长期在人工审计阶段,信息化数据处理分析处理平台、信息安全问题依然是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面临的最大阻碍。
内部审计结果的认同度取决于内部审计的质量,受制于各项制约因素,现阶段内部审计质量普遍不高。此外,内审人员的构成多以财务专业为主,审计专业少且存在胜任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有组织文化、个人诚信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机制运行示意图
三、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对风险挑战的方法探索
(一)建立动态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现代内部审计以“风险”为切入点,通过审视组织经营管理的风险点,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厘清重大风险和关键环节,确认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管理、流程的有效性,提供及时且富有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信息,为单位增值和提高管理效率作出贡献。实务中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已识别的风险点,参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尝试基于COSO ERM风险管理框架,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二)制定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分为狭义的风险导向和全面风险管理导向,实务中内审人员不必拘泥于必须一次性达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狭义的风险导向,对风险影响进行排序,集中在重大风险领域,确保内部审计的高效能。
(三)依据审计计划确定审计业务目标、范围和评估标准
根据内部审计计划,内审人员在与领导层充分沟通了解其需求后,确定具体的审计业务目标、范围和评估标准。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可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采取适当的抽样方法,依靠经验来确定审计业务和范围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实施过程中,内审人员也要实时检查和调整审计计划,以适应业务、风险、运营、程序、系统和控制的变化。
(四)利用现代IT技术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应从组织的各个领域获取数据,如从财务系统获取会计信息、从人事系统获取人事数据、从OA系统获取重要公文等,并应用“大数据”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实现信息化的同时,内审人员要直接参与内部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测试,并提出要求和改进建议。
(五)重视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
内部审计结果的应用包括风险管理和审计整改。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结果应用的新领域,也是现代应用的主流方向,用于帮助管理层识别和评估重大风险领域、开展全面风险评估、评价风险管理有效性和改善风险管理过程等,与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形成闭环。
审计整改首先要从问题源头出发,不能只停留在写整改报告;其次,审计问责、追责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强化警示作用;第三,内审人员要直接参与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工作中,真正为单位建立长效内控机制服务。
(六)提升内部审计的广泛认可度
从组织角度讲,要从根本上为内审工作提供“独立”“客观”的基本保障,为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经费、人事、业务开展等方面的独立环境,领导层、管理层要带头支持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工作,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从审计人员自身角度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审人员要打破思想桎梏清楚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支撑局内审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不断弥补专业方面的不足,以确保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七)加强内部审计与体系内外领域的协同发展
1.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协同发展
内部审计要学习和借鉴国家审计的做法,树立内部审计在单位的权威性,借助国家审计的行政强制性,促进内部整改的持续有效,让社会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有效补充。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如基建专项审计、国际工程项目审计等。
2.内部审计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
现代科技创新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这种融合可以有效解决新问题,成为取得原创性重大成果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工作更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如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IT技术、数据分析离不开数理统计知识,审计沟通需要交流技巧等。
3.扩大内部审计信息的共享范围
“共享”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内部审计除了要汲取其他成果,怎么将自己“共享出去”也是内部审计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让别的领域、学科对内部审计形成强大粘性,获取审计工作的增量价值,如内部审计成果可以应用在完善国家财税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诚信监督体系等方面。
(八)加强内部审计教育培训、重视内部审计人才培养
加强内部审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把讲政治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始终,不断提高在审计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端倪的能力;同时整合内部审计力量,培养打造一支研究型、政策型、创新型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推动内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此外,综合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相对流动,“角色互换”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提高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地质科学的创新发展过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探索性,要在激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的同时为其减负,如何落实“放管服”政策,与之配套的是强有力的“诚信”和“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如何在应对这一新的挑战的同时,也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者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