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浅析地勘单位如何在调查研究中催生发展动能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6-05

  乘调研之风 谋前进之策  

  ◎ 王晓倩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回归到地勘单位,在当前聚焦改革、谋求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之际,我们既面临着新机遇、新任务,也存在风险挑战和复杂困难。清醒认识矛盾问题、有效激发动力活力、持续提高决策水平,找到发展办法路径……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大兴调查研究,深入查找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力点,把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引入新发展格局。

  一、地勘单位大兴调研之风的必要性

  (一)供需信息不对称

  由于从事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等工作性质的原因和省局传统垂直管理的行政体制约束,地勘单位对外交流相对较少,队伍大多处在相对封闭的圈子。自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自成一体的封闭性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相悖,社会对地勘单位在干什么、能干什么不够了解,地勘单位对于社会对地勘行业的需求也存在认知不足。让政府和市场主体了解地勘单位的能力和可以发挥的作用,是一件迫切的事情。这就需要地勘单位“走出去”,调查当地政府和市场的需求,从而思考研究地勘单位在哪些领域和方向对接社会和市场需求。

  (二)管理短板不明晰

  地勘队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发展质量、效率、动力不高,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内部同质竞争、岗位设置不科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职能定位模糊、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等内部管理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队伍人力、财务的内耗以及发展动力不足。如何向管理要质效,进一步凝聚共识、部署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清楚的是管理短板在哪,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哪,这就需要我们先进行调查研究,深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三)自我定位不准确

  地勘单位队伍庞大,存在“百局千队”格局和近50万从业人员规模,在安徽,“一省三局”业务相似,“一市多队”队队产业雷同,同区域地勘单位竞争激烈,导致内部倾轧现象,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在这种形势下,地勘单位要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发挥地质作用就要做到精准定位:队伍在资料和经验上有什么积累?产业优势在哪里等。这同样需要沉浸式下沉式考察调研,摸清自己的业务能力、优势领域,从而在推进转型的过程中,做出适合自身特点、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明确判断和选择。

  (四)队伍思想不统一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找矿报国,还是地质工作萎缩阶段的共克时艰、地质春天后的再度繁荣,地勘单位每一阶段的辉煌都离不开奋斗精神的引导,每一项找矿成果都离不开队伍的凝心聚力。今天,在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寻求新突破之时,职工队伍存在前所未有的迷茫、困惑和倦怠,如何做好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职工群众中间,真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呼声,着力防范化解信访、内部矛盾、意识形态问题。

  二、调研的对象和内容

  (一)兴调研之风,解市场需求

  市场调查是地勘单位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必要步骤,通过市场调查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潜力,并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产品定位。因此,地勘单位对上要及时了解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导向和工作部署,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地质”服务观念;对内要密切联系兄弟单位,通过调研交流探索一类、二类单位间协同合作机制,互惠互利,开拓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对外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根据所处的区域特点,回访和挖掘地勘客户,针对社会新需求,开展战略研究,搭建服务平台,促进矿地融合;密切同地方政府、环保、农业、科技、水利等单位联系,特别是要紧密关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调整,加强需求对接、项目对接和成果对接,扩大服务项目。

  (二)兴调研之风,纾管理难题

  精益化管理是单位提高质效的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地勘单位往往缺乏与时俱进的观念、管理模式和组织机制。队伍内部管理仍显粗放,甚至沿袭以往的陈旧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走出去,以沪苏浙及山东省地矿系统为榜样,去研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成熟的做法、有效的制度,以及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意识和前瞻的眼光,通过找差补缺和借鉴学习,不断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要深刻认识单位内部情况,充分了解单位在财务管理、重大决策、人才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制约发展的“瓶颈”,摸透职工思想和认识上的障碍,有的放矢地进行内部革新,从而做好管理升级的顶层设计,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提高统筹规划的管理水平,提升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为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兴调研之风,明转型方向

  “发挥地质作用”贵在做到精准定位,地勘单位首先要在研学国家政策中找定位:要提高政策灵敏度,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再到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产生出对地质工作的新的重大需求,只要瞄准国家需求、社会需要,才能推动地质工作创新转型,做好队伍功能定位。其次,要从自身优势中找定位。对于“地质家底”,地勘系统的院士、专家、学者、一线地质人员最清楚,通过对他们的调研,在前进的道路上将更加清晰。

  (四)兴调研之风,凝发展共识

  通过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增强职工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充分了解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和问题困难,对于发展掌握实情、把脉问诊,问计于群众,开展“为谁干、干什么,怎么干”研讨,引导职工群众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献策集智、建功立业;地勘单位转型升级需要得到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走基层的活动,向大家宣传好、解释好相关政策,化解部分干部职工对深化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心理。调研是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的先导,只有听其言、知其想,工作才行得通。

  三、调研方式方法

  (一)内部调研

  可利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干部采取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基层、访一线”等实践活动,在一线发现问题、化解问题、解决矛盾;召开老领导、老专家、劳模、先进人物以及本单位“走出去”的有影响力的人才等各方代表参加的座谈、访谈会,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发放问卷调查进行调查民意,组织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改革发展我怎么看”“单位转型怎么转”等研讨活动,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二)外部调研

  主动走出去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先进单位、各类市场主体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经验、获取信息;把握地方召开会议的契机,组织专题沙龙,利用基层党组、团青共建、工会工作等平台收集信息和意见;研深学透国家和省级政策及相关信息,就地勘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进行解读,为改革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技术保障;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络渠道,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相信,地勘单位的调查研究之风,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的主攻点,凝聚起干部职工的奋斗共识和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